创设情境,让中职生轻松学习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6142 浏览:211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职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由此,革新课堂教学成为课改的重要课题。本论文笔者将以情境创设的角度谈谈如何让中职生轻松学习历史。
关键词:案例情境;场景模拟情境;不足情境;材料情境;活动情境
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差,普遍有着厌学的情绪。结合中职生的这些特点,也为了保证课堂45分钟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创设一个新的情境,让学生乐学、乐思,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在动中学、在学中思,推动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创设生动、和谐、互动、符合科学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益,而且能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巩固知识,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现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

一、创设案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

案例情境是教师通过案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策略,它能让学生以自身替换事件中的角色,深思回答不足、解决不足。
例如: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如何划分?
学生对案例很感兴趣,纷纷回答说:“由妻子所生的儿子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应该由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
这个案例围绕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来设计,通过案例浅析,学生领悟了宗法制这个知识点,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于是笔者就趁热打铁的进行了知识点的小结:按照当时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法则,这位诸侯王的王位应该归妻子所生的儿子,家业主要也留给妻子所生的儿子,大儿子也可以分得一定的家业。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的政治制度。它们在当时都适应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都起到了进步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展,分封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秦汉以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宗法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也逐渐消亡,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依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通过案例感悟历史知识,可以以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感悟历史知识,以而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解决不足的效率。

二、创设场景模拟情境,体验模拟历史场景

场景模拟情境是指教师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充当这些历史场景中的主角,现场模拟历史场景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体现,了解他们对历史的把握程度,对每个学生的体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此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教学互动机制。
例如,模拟秦朝大臣们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讨论片断进行教学:
学生A(代表丞相王绾等人观点):“六国刚刚被消灭,形势不稳定,特别是燕、齐、楚三国故地与关中根本之地相距遥远,如果不设置封王,政府鞭长莫及,无法镇抚,所以恳请皇上在新征服的边远地区封立皇子为王。”
学生B(代表李斯的观点):“我反对,西周初年分封了周王的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传到后世亲戚联系也就疏远了,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兼并战争不断发生,周天子也无力制止。现在好不容易天下又归于一统,全部推行郡县制,对皇室诸子的功臣厚加赏赐,使他们既富足尊贵,国家又便于驾驭制约,才是安定天下的根本策略。”
中职生好动,喜欢表演,场景模拟法可以说让整个班都活跃起来,他们在活动中也感悟历史,同时也锻炼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创设不足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不足情境是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不足来组织教学,使历史知识或历史现象在不足中再现,使枯燥的历史走进课堂,再通过发现不足、提出不足、深思不足、讨论不足到解决不足等一系列环节,使中职学生独立深思、自主学习,以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提升中职学生自主浅析不足的能力,使其掌握正确解决不足的思维策略,提升解决不足的能力水平。创设不足情境,要注意两个环节:其一是鼓励学生自已独立深思、发现不足,提出不足。其二是选择有代表性、针对性的知识点设置不足。
例如,《梭伦革新》的教学片断:
假如你是生活在(前461年——前429年)雅典的公民,经常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以中你可以感受到雅典政治的什么特点?
学生深思后回答:“人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人民内部相对平等。”
教师问:“在当时你所亲身感受到的雅典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后回答:“差额选举、任期制、少数服以多数等。”
教师问:“为什么说雅典不是现代作用上的?”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雅典的仅限于男性公民的,奴隶、妇女、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教师问:“那为什么说雅典的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呢?”
学生探究后回答:“雅典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它首开了西方政治之先河,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与中国的君主专制有天壤之别。”
教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用创设不足情境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轻松掌握知识。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方式中,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使学生逐步培养革新的意识。

四、创设材料情境,体现以小见大

在历史教学中,有的历史事件或史实概念性强,中职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用列举法,设计材料情境,以材料为线索,通过列举法或归纳浅析法浅析,把抽象的不足简单化,提升学生对不足的理解能力。
例如,《伯利克里时代的政治》教学片断: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展示表格)教师阐述材料:“伯利克里出身雅典名门贵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参加过希波战争,他为官廉洁奉公,有眼光、善演说,坚毅冷静。后来,他被瘟疫夺去了生命,临终遗言‘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请问为什么伯利克里自信地说自已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呢?”
学生深思后回答:“主要是因为伯利克里为雅典政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问:“他做了哪些贡献?能不能讲具体些?”
学生回答:“各级官职,除了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教师问:“还有没有呢?哪位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发放工资和津贴。”
教师总结:“伯利克里当任雅典首席将军时期,雅典的政治达到顶峰,并且首创了津贴制,保证了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贵族会议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创设材料情境要注意不足设计的路径,由易到难,由表入里逐层深入,层层相扣知识点;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评价学生回答的不足;要把知识点以大化小,再以小见大,最终让学生感悟历史知识,领会历史现象,掌握基础知识。

五、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学生潜能

设计活动情境对于好动的中职生来说是一项激发他们乐学的有效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深思、革新,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培养学他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辛亥革命》这节课,笔者要求学生预先利用网络资源或查阅图书馆资料进行探究不足——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说出充分的论据来表达自已的观点。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培养了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浅析、判断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完成认知历程,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础知识,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革新课堂教学成了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着教学的艺术性,努力提升自身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团结协作情境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所学习、有所深思、有所收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革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韩清海,丛书主编.新课标高中同步学习导与练历史(必修一).[Z].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