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5755 浏览:173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深入了解它的优势、策略教学论文及注意理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学习兴趣;知识内涵;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44-0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正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历史教师正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教法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讨,笔者不断地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人生体验,以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认知得到进展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 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在讲解《美国内战》一课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等要素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浅析理由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以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教学论文

首先,准备阶段,这是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前提。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及智能特点和可供开发利用的其他课程资源,确定有针对性的教法,并详细备课,编订合理的实施案例,准备好授课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课堂活动也应有详尽的准备、计划。
其次,实施阶段,这是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具体理由具体浅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导课应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探讨的动机为目的。运用不同的导课方式,一般说来,常用的有开篇入局式: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有以旧入新式: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按照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原则,以巧妙方式导入,引人入胜。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及相关的音像资料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浅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
第三、巧设情境,引导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理由,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以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境和形势,我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四、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念,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五、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以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第六、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巩固和进展课堂教学成果,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思维的进展。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理由

“情境”如何创设不但联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联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理由:
(一)系统性
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多层次性,避开知识的割裂、孤立、分散。
(二)主动性
要注意多设置情境,运用启发式原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忌教师“一言堂”。
(三)实效性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浅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点,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四)参与性
良好和谐的师生联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进展学生的革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以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讨与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J].(上、下)教育探讨,1997,(3~4).
[2]刘晓平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历史教学探讨通讯,1998,(12).
[3]彭 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
[4]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策略教学论文浅谈[J].历史教学,2008,(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