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谈谈中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3449 浏览:1066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术课对学生美育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对自然美的认识,社会美的评价,艺术美的品鉴。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更是以对完美的艺术和卓越的艺术技艺的鉴赏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以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就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欣赏课的事项谈了。
词:美术;欣赏;角度;策略教学论文;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发生审美联系。一,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客体具有审美价值,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体现为评价性;客体在心理地位和认可,都具有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评价本身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是外部语言表述,也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是某一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青少年情趣,是中学生心理世界的,这类内容学生亲切,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以四个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的欣赏,也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体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点的欣赏,它画面的构图、色彩、、体现手法等,指绘画的技艺。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国画水墨技法,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画家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体现众门徒的表情。
三是与作品的边缘内容的讲授,艺术家的生平、
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他刻苦探讨解剖学、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体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体现的并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体现了八匹马,而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像静物画、肖像画及工艺品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内涵了。

三、教学时教师的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要对当堂讲课所涉及的作品有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另外在欣赏的策略教学论文手段、教具的使用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有些作品以艺术特点、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点欣赏的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如《血衣》、《南昌起义》等,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开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策略教学论文来。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综上所述,欣赏教学是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学生前一阶段的,教学的侧。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多维的和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途径。
文献:

1. 程淑珍,《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2011年第9期《中小学教育》

2. 房利军,《浅谈如何搞好美术欣赏课教学》,2012年第3期上《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