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鲁庄公,怎能1“鄙”了之?相关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5763 浏览:189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左传》。该文在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长勺之战中,曹刿以其深谋远虑鲁庄公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对于鲁庄公,把他曹刿的比较陪衬,课文的开头“肉食者鄙,远谋”,就已经给鲁庄公贴上了“鄙陋”的标签,使学生对鲁庄公的认识较偏颇,再加上《教师教学用书》的引导,老师课堂上结构上“照应”的浅析,鲁庄公简直不折不扣的昏君的典型。那真的是这样吗?听,有不同的声音。是上《曹刿论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鲁庄公是怎样人?请大家课文,说出你的理由。
生1:他是个目光短浅的人。以段“肉食者鄙,远谋”“鄙”。
生2:他不会打仗,不懂军事知识, 行事鲁莽,以段的“将鼓”、“将驰”。
生3:段中鲁庄公 “问其故”可他的“无知”。
生4:他简直是昏庸无能的国君,若曹刿的参与,其结果只能一败涂地。(一生义愤填膺地站了)
正当同学们为她掷地有声的言论拍手叫好时,一位平时寡言的同学举手了。
生5:老师,我鲁庄公不会打战,但他也算不上昏君,相反我他是很英明的君主。
此言一出,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个个都露出了诧异的神情,将目光转向了我,等待我的“判决”。其实,关于“鲁庄公”的不足,我课前已质疑,但基于忠实《教参》的想法,也就作罢。但此时,我却如同遇到知音一样雀跃,,我对这位同学充满了期待,示意他说说理由。
生5:我一名国君,不要亲自去指挥作战,他只要能用人,能知人善任就了。就管理论文如唐太宗善用魏征,刘邦善用张良、萧何一样。所以我他英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等我“判决”,教室已纷纷举起了手。
生6:以“公问其故”鲁庄公并不懂装懂,国君,面对曹刿的再三否定,他依然是那样的谦逊,并且采纳了曹刿的倡议,还是察纳雅言的君王。
师:刚才无能的体现,现在却是谦逊。看来鲁庄公昏君,真的是位明君。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倾听别人的意见,有对作品的独特见解,还有人要为鲁庄公平反的吗?
生7: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于近臣、神灵,才说到“小大之狱,虽察,必以情”,但这也鲁庄公平时这么,依照实情来判断大大小小的案件,这足见他公正严明、体恤百姓疾苦。
生8:以“请见”到“入见”,非常顺利,任何阻碍,鲁庄公看不起他,召见他很迅速。
师追问:曹刿身份?
生8:是……是乡下人。文中有个“其乡人”。(胆怯地说)
师(笑了笑)补充: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武士。“武士”一般的兵士。
生8:那地位也比较低下,为了打赢齐国,鲁庄公迅速召见他,称得上是礼贤下士。
生9:我以后面的“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同样他礼贤下士,他居然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一般的君王做不到的。
师:有话叫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鲁庄公正是冲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世俗观念,与曹刿共谋御齐办法。这值得称道的。
……
师:要感谢某某同学,是他让清醒地了鲁庄公的诸多优点,能更全面的评价鲁庄公为人。历史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并 不多,单以这篇文章看,他在这场保卫战的胜利中,发挥了至关的作用。以作用上说,鲁庄公,怎能一“鄙”了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