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化思维与翻译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7382 浏览:1293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翻译的过程是人脑对语言、文字内涵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文本的思维内容,才能据此建构译文文本。由于语言结构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中,就不可能对原语客体内容作出全然精微的量和质的判定,即不能仅用非此即彼的二值判定,而须采用亦此亦彼的多值判定,运用模糊语言对大脑中的思维过程进行编码、译码和信息处理。究实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是贯串|语文教学论文|着精确逻辑与模糊逻辑的思维运作过程。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是人脑处理信息的两种不同方式。思维科学证实,除精确性思维之外,人的大脑还具有模糊化思维机制,能够运用模糊概念、进行模糊判定和模糊推理,反映到语言当中来,也就形成精确表达的词语和模糊性词语。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而要把模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就要运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主要指模糊词语。自然语言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模糊的(文旭,1996,2),而对于某些模糊词语,譬如“美”的概念,甚至用传递推理法都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传递推理:甲比乙高,乙比丙高,则甲必比丙高)。正由于如此,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L.A.Zadeh)提出用隶属度(membershipgrade)的方法、用算式和曲线来说明模糊词语,这样,对于那些类属边界不清楚和性态发展亦此亦彼的现象,我们就能够借助在0(不属于)到1(完全属于)之间连续取值的方法加以描述,从而把传统绝对属于或绝对不属于的关系(非此即彼),转换为相对属于的程度问题(亦此亦彼)。隶属度方法吸取了人类思维灵活性的特点。连续取值所表达的,实在是以一种数学演算去近似地摹写人脑应用模糊逻辑推理想事的方式,即在非此即彼之间可有一系列过渡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人类思维和语言中模糊性和精确性之辨证关系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精确性就是事物的非此即彼性,模糊性则是事物的亦此亦彼性;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其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辨证联系,构成人类熟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活性特征。“模糊集论用隶属度这一概念来处理语言的模糊性,其结果因较接近语言事实而显得有真实性”(张乔,1998:2)。翻译是布满|英语教学论文|模糊性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思维是全人类的,只有语言才具有民族特性,相同的思维内容可以表现在结构迥异的语言中。翻译,“除了要传达原文本一定数量的精确思维内容之外,大量的语言信息需要译者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适切地用模糊语言表达或再现原语的模糊信息。”(龚光明,2004:292)为此,我们就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值的言词来描述对象的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通过模糊化的表达手法,来达到正确传递原文思想内容的目的。鉴于模糊理论对于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鉴戒意义,对于描述翻译的本质、标准以及具体的实践操纵可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本论文拟以该理论为支撑,以人脑的模糊化思维机制作为切入点、结合自然语言的模糊属性来审视翻译活动。论文分为引言、正体(共六章)、结束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引言:扼要追述了模糊理论诞生的历史沿革、该理论产生的客观依据以及对于哲学熟悉论的重大意义;先容了国内将模糊理论运用于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着重指出该理论在翻译领域的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模糊理论是代表当今思维领域的最先进的理论,对于翻译这一人文领域的活动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并就此交代了论文的选题动机。第一章:本章共分二小节。第一节就模糊性的概念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以使我们对于模糊性的实质有所了解;第二节讨论了认知思维的模糊性特征。其中包括:认知思维的模糊性归因、认知思维的模糊性类型、认知思维的模糊性特征几个方面。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综合调用各种思维方式,其中都存在着隐显程度不同的模糊性,它们帮助译者完成从隐性推理论证到显象结构描述的全过程;本章的宗旨在于说明模糊性是人类思维机制的重要构素。人脑的这一思维构成为人类进行模糊识别、模糊推理和模糊决策奠定了生理物质基础,模糊化思维的活性特质、其辨证机制正是翻译活动得以进行的奥秘所在。第二章:本章共分三节。首先对模糊化思维的概念内涵作了界定,接下来讨论了模糊化思维与翻译的关系。本章宗旨在于从理论上阐述将模糊理论运用于翻译活动的可行性,指出翻译活动中的模糊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系统思维、辨证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熟悉对客体对象的把握是由上而下整体化推进及多向度推演的,因而有利于我们把握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由于翻译是布满|英语教学论文|模糊性的人类熟悉活动,不同于熟悉对随机现象(可用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方法描述)的把握,其性质要求天生|教育论文网|蕴含精确化思维和模糊化思维机制的综合思维模式,即系统思维模式。在系统思维模式中,思维的对象不仅是实体,还包括实体和关系在内的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思维就是要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中复制出来,达到思维的具体。这一思维模式和翻译的整体观十分吻合。第三章:本章分为四节,旨在运用系统思维原则对翻译多元系统的模糊性进行扫描式分析。第一节对自然语言的模糊属性从词汇、语义、语法几个层面进行了粗略的梳理,以作为我们探讨翻译问题时的依据;第二节阐述了系统思维原则下的文本观,指出文本的意义只存在于主体与文本的功能性互动之中;文本是一个关系网络,具有开放性特征。第三节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传统的“词”、“句”本位只是操纵单位,而翻译活动中译者的思考单位应是按意义脉络切分的逻辑要素,翻译单位的确立也因此应遵循意义整体性原则。第四节论证了翻译“等值”的不可行;并运用模糊理论的核心理论“隶属度”概念对翻译标准的模糊测度进行了公道的阐释,指出其最高程度就是使译文本的功能值尽可能逼近原文本的功能值。第四章:本章以两节的篇幅讨论模糊化思维对于翻译活动的方法论意义,旨在摈弃传统“原子论式的片断理论”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向,建立系统思维原则下的综合翻译方法。翻译综正当主要关心由各种关系组成的网络,以为|教育论文网|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具有多向性,现象各要素之间在本质上是非加和性的;因而,词项的重要性取决于其与微观文本结构及宏观文本结构的相互关联。以此为契机,在本章的第一节“互克性原理和模糊化转换”中先容了模糊理论的核心内容:隶属度概念和浮动截集原理。事实证实,模糊集论的这两个方面完全适用于翻译活动。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解释过程,由于高复杂性和高精确度的不兼容性,此时思维要把握它的对象就应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以把握对象模糊性为目标进行信息处理;翻译方法也因此必须突破“二分法”的思维定势,而取一种“亦此亦彼”的态度。浮动选择阈值就是根据水平值的变化进行截割;对翻译而言,也就是根据语境的需要,按语义提取信息。这种先推演、后截割的方法更符合人类熟悉的客观过程,且具有辨证运动的特征。第二节夸大|教学论文网|模糊化思维形式及其表现手法对于翻译实践操纵具有决定性意义,并先容了化隐为显或化显为隐的多种模糊化转换策略,其中包括内推法、外插法等模糊转换手法。这一节是连接论文前后的纽带,由此开始,论文转入实践论证部分。第五章:讨论模糊化思维操控下的翻译实践活动。本章共分五小节,在词汇、语法两个层面上展开描述。其中,在词汇层讨论了数词虚化用法的模糊转换;指称词、颜色词的模糊化转换;在语法层讨论了翻译时应对词法模糊现象和句法模糊现象的策略。而对于模糊限制语转换技巧的探讨,则可看作同时涉及了词汇及语法两个层面。第六章:讨论翻译活动中的模糊修辞问题。本章从模糊审美的角度来审视翻译,共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先容模糊修辞的概念;第二节先容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及其语用功能;第三节的讨论涉及模糊修辞和翻译。模糊修辞是运用隶属度概念对语言信息进行灵活变量处理的最高体现,它可以摆脱甚至超越逻辑的束缚,实现语言的多种组合,因而成为翻译时游刃有余地驾驭两种文字的强有力的工具。但译品质量与修辞手段的正确运用密切相关,模糊修辞对于描述模糊事物来说,也同样要求其表达正确。结束语:对论文的立论、描述作总结性的梳理。参考文献:列出了主要的参考文献及语料来源。“思维”的概念宽泛而庞杂。翻译思维不仅包括译者的思维活动,还包括译者的情感活动、心理活动以及民族思维方式等很多重大问题。本论文固然从思维角度来审视翻译,但不拟对翻译活动中的诸多问题进行面面俱到、过于精微的探究;亦不试图作玄妙抽象、过于宽泛的论述,而是采用“依样画葫芦”的方法进行描述。图里以为|教育论文网|,只有描述的方法才是“验证、反驳和修正”理论,检验理论假设的“连贯的方法论”。因而,“翻译研究的方法应从规约(prescriptivestudies)转向描述研究(descriptivestudies)”(廖七一,2001,5)。英国翻译理论家贝尔亦以为|教育论文网|:传统的努力主要是制定“原则”或“标准”,而翻译理论应该是对翻译现象的一种解释,是对所观察的某些事物的系统和顺序的概念化。(罗杰.贝尔《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基于此,本论文仅仅是“按照翻译活动和翻译在我们经验世界中表现出的状况来描述翻译”(廖七一,2001,5),属于宏观的、解释性的综合描述。论文力图通过分析证实:1.翻译活动本质上是一个通过模糊化整合使两种语言的意义渐次求得契合对应的思维运作过程;2.翻译属于人文系统的活动,不可用精确量化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等值”实在是处于接近与不可到达之间的期望值带。模糊集论是一种“逼近理论”,对译文标准的评价更具说服力。3.从方法论上讲,翻译要求突破二值逻辑、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而取一种亦此亦彼的态度,即承认从A到非A之间有一系列过渡状态,翻译总体上是一个“非精确的综合判定”,惟有借助于模糊化手法才能求得达义。翻译是极其复杂的活动,涉及多种学科,本论文拟以模糊理论为支撑,借助思维科学的原则与方法,对翻译活动进行总体描述:“对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熟悉规律和行为规律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分析”(刘宓庆,1999:82)。由于思维科学研究思维规律和方法,可为翻译思维的研究提供立论依据,正如方梦之先生所言“翻译中的可变因素太多,但是思维规律是恒定的,思维形式的变化有限”(方梦之“译论研究的综合性原则”)。运用模糊理论,夸大|教学论文网|模糊化思维机制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对表现对象,即翻译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无视,以及熟悉理解上的含糊。恰恰相反,本论文的宗旨即在于:在模糊集理论框架观照之下,考察翻译活动的实质,考察模糊化思维在语际转换这一人类特殊的熟悉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探究翻译的标准与方法。事实上,本论文是力求在熟悉、把握对象本质、规律的基础上寻找表现方法的多样性。这便是论文的终纵目标!【关键词】:
【论文提纲】:致谢6-8摘要8-16引言(1/理论溯源:麦堆悖论的启示;2/研究现状、学术意义、研究方法)16-23一、理论溯源:麦堆悖论的启示16-18二、研究现状、学术意义、研究方法18-23第一章模糊性:人类思维机制的重要构素23-30第一节模糊性的实质23-25第二节认知思维的模糊性特征25-301.认知思维的模糊性归因25-272.认知思维的模糊性类型27-283.认知思维的模糊性特征28-30第二章模糊化思维与翻译30-47第一节模糊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系统思维31-37第二节模糊化思维是蕴涵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的辨证思维37-39第三节模糊化思维与翻译的关系39-471.复杂性和模糊性相生相伴40-422.翻译需借助于模糊化思维求达意42-47第三章翻译多元系统模糊性管窥47-74第一节自然语言的模糊性47-551.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49-502.模糊语言的种别50-533.模糊语言的功用53-55第二节系统思维原则观照下的文本观55-60第三节翻译单位确立的整体性原则60-64第四节翻译标准的模糊测度64-741.等值理论溯源64-652.等值理论引发的反响65-663.“等值”概念置疑66-674.翻译等值不可行67-705.翻译评判标准具有模糊的测度70-74第四章翻译中的模糊化转换方法——综正当74-94第一节互克性原理和模糊化转换75-83第二节翻译:从模糊化思维到模糊化表现手法83-941.模糊化表现手法之一——保持原隐(模糊→模糊)84-862.模糊化表现手法之二——化隐为显(模糊→精确)86-903.模糊化表现手法之三——化显为隐(精确→模糊)90-94第五章词汇、语法层语义模糊性及其模糊化转换策略94-155第一节数词的语义模糊性和翻译95-1021.实数虚用的语用功能95-972.实数虚用的翻译97-1003.实数虚用的翻译原则100-102第二节其他语词的模糊转换102-1091.模糊指称语的翻译102-1062.颜色词模糊转换106-109第三节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涵义及其翻译109-1221.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109-1112.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涵义111-1133.模糊限制语的翻译113-122第四节语法范畴模糊性研究之一:对立面中和现象及其翻译122-1391.语法范畴的相对性、模糊性及矛盾性122-1252.语法范畴的相对性、模糊性及矛盾性产生的原因125-1263.语际转换中的模糊处理126-139第五节语法范畴模糊性研究之二:句法层模糊现象及其翻译139-1551.句式结构的非常规用法139-1422.句法层模糊转换策略142-155第六章翻译活动中的模糊修辞手法155-175第一节模糊修辞:概念与定义155-157第二节模糊修辞:构成手段及语用功能157-1601.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157-1582.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158-160第三节模糊修辞与翻译160-1751.模糊修辞之对应式转换161-1642.模糊修辞之变异式转换164-175结束语175-180参考文献180-18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