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5341 浏览:147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目前教育界探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整合的方式和策略也有很多种。在正确理解课程整合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并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45-03
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有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在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走势。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在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整合的方式和策略有很多种,但重要的是选择对教学起到推动教学论文作用的策略。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讨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展开。何为整合?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1]。那么何为课程整合?有一部分人以为:课程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也就是把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而已。也或者,只是教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了一下,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转变为粉笔加黑板与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多媒体的结合,即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持以上看法的人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并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设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个目标:第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第二,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以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性人才。
2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练习系统,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本。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其基本教学方式可以图1来体现[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终极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讯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整合课教学设计时,要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恰当运用,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又有利于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但也不能画蛇添足,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下面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3.1教学目标的浅析众所周知,对于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点,它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一节课由若干知识单元组成,教学目标规定了一节课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等;还有些只需了解,无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夸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起组织、帮助、引导、推动教学论文作用。通过创设情景,提出不足,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创设情景,提出不足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条件条件的,是在对教学目标浅析的基础上,找出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进行整合,这样才符合教学要求,才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例如: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由于这篇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条理也很清楚,而且,作为高中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那么就无须特意过分要求的创设情境,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倡议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也不必对课文进行串讲,过细的讲解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北方和边远地区的一些学生,也许以未见过或尝过荔枝,此时教师则可通过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课件,适当地展示荔枝的形状,生长环境,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程,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他们对荔枝缺少感性直观熟悉的缺陷。
3.2情景创设情境是与特定事件相关的整个背景或环境,是围绕其成员的持续呈现的因素。最有效的情境是那些基于不足或个案的,以及那些面向活动过程的情境,有效的情境,能使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及深入环境之中,并使他们获得知识或技能以便解决不足或操纵环境。情境对于成功的学习有着复杂的、强有力的影响,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真实世界的环境因素,情境相关的教学提供了记忆的暗示,使得获得的知识更轻易记忆。
情境创设,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不足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又推动教学论文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以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作用的目的。同时,情景的创设是整合课的基础,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信息化的过程[3]。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浅析。
1)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设计为了实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形成的教学目标,选择并组织合乎目的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加以浅析。
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具体不足具体对待。语文课程是属于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而言)课程,需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该环境能模仿真实的实际情境,以而激发学生介入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语文学科中很多课文都需要创设情境,例如:《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四周优美的景色以及亭亭玉立的荷花的场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场景;《长亭送别》中的送别场景等。将信息技术媒体创设的场景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更加易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2)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创设情境,理所当然要对教学对象的已积累的知识、表象和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进行浅析。对高中学生而言,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初中学生已有了进一步的进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论述型,即能在有关论述的指导下浅析处理某些实际不足,并能通过对外部对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如在讲授《宇宙的未来》时,通过模拟宇宙及其四周物质变化的特点,来理解课文中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不足”的论述。然后在学生观察和已有物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宇宙的未来做出大胆的猜测,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3教学活动的浅析

1)自主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进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进取的精神。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特别是不足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资源的丰富性,课件展示的便捷性,情境创设的虚拟真实性,注重在学生动手能力、思索能力、思维革新教学论文能力等方面的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获取、浅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自己发现不足、解决不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能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认知能力的进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动手能力、思索能力、合作精神、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通过课堂、课后练习的合作、交流和讨论,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还可以在学习者之间共享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
3.4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在语文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进行评估,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结论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正确理解整合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单纯的“传统方式 信息技术”,而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整合的过程中,两者要相互融合,相互推动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主学习,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的作用,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但同时必须要充分熟悉到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仅仅是工具,不能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5):21-22
[2]陈建清.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05,27(4):142-144
[3]钱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4(10):52-5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