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16278 浏览:70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影响学科兴趣的因素大致包括学生自身因素、任课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每当我接一个新班时,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1.我对学生讲清语文知识对升学、对未来生活、对将来事业以及为国为民多方面的重要量,将远景和近景效益客观浅析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讲清语文在各科中的重要量,鼓励学生不要偏科,全面进展;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论理和展示学科的美,去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该学科。
3.改善教学策略,突出主导作用,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兼而有之;留意提高学习效率,不一味夸大自己的学科如何重要而给学生加码。
4.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爱护,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式相结合,为他们排忧解难,同学们进行感情交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好感,以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较浓的兴趣。让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首首朖朖上口的诗歌在迁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精神关注和文化熏陶。

二、进行语文学法指导

学科学法指导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温习等的有效策略,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和动手操纵,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不足与困难。
2.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自身学生时代的经验教训以及教育、心理规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科学地利用时间;不仅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具有普遍作用的学法先容,也结合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因人指导,特别是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以及不能适应现在学习的学生,及时帮助他们纠正和适应。

三、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情

我国心理学家郑日昌以为,素质教育就涵盖在一个“人”字中,一撇代表“精神”,一捺代表“身体”。“精神”包括道德、智能、良好性情等方面。过去我们的教育是重智轻德、重智轻能、重智轻情、重脑轻手,使我们培养的不少学天生绩上去了,自理能力低下,独立性差,遇事没有主见,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善于他人合作,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性差等。可见,在高科技迅猛进展的今天,性情的培养等同与智力的开发。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练习和培养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
1.我们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留意力等各种智力的练习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快地进展和提高。
2.高度重视学生的用脑卫生,创造宽松而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如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用,都要符合学生心理。
3.留意让学生劳逸结合,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要求并监管学生适时休息、学习、运动相交替,真正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

四、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不良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以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气力,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学习;即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纪现象,也是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加以暗示、制止。不要动辄就将学生赶出教室,不轻易向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告状,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自制力不够强,以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必要地批评和惩罚也是要有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策略。不使用有伤自尊的语言如“傻瓜”“笨蛋”等去刺激学生,也避免采取赌气式或阴阳怪调的言辞去挖苦学生,而是讲道理浅析利弊,调动自我改正、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加强引导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发现进步就及时强化,发现不足症结就弄清理由,再改换策略教育;在发现那些有着心理压力(苦闷、抑郁、不满)的学生时,我就主动接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与心理教育工作者联系,配合他们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努力搞好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能够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与活动结合起来,练习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体现的机会,以助其树信心。通过活动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又能提高活动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介入兴趣。
总之,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之中。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和塑造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优化青少年心理素质。这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任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