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16547 浏览:71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是“德”的培养,没有“德”的人才是无用的人。“德”是做人的准则,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的是内心素质。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不健康的人不仅无法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阻碍自身的完善与进展,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作用上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想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加强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引导。

一、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体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别了,我爱的中国》,体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这几篇课文先容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体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信任》一文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二、结合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在语文课中,阅读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心理知识的相关资料,让其自然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例如,在一次做阅读题的时候,我给学生印发了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短文,要求他们通过阅读归纳总结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这样既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又使他们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当然,这样的方式以整体来看有些被动,假如所面对的学生自觉性较强的话,则可采用更为主动的方式,由老师列出一些心理知识的关键词:心理不足、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查出它们的定义,并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以及处理、改善的策略,以而大大加深了对这些相关知识的印象。

三、结合写作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各种修辞、描写策略,他们把目光放在表达自我上,结合这一教学重点,我引导学生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对自身作一些必要的剖析,这样不但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让他们更了解自己。而对于老师,则可以作文中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学生,以而更有侧重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我在教学中曾经让学生以《理解他人情绪》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他们根据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不良情绪来展开浅析,探求形成这种情绪的理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在那次习作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虽不尽全面,但他们对自身情绪浅析得十分深入,使我以中更加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以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另外在这样的作文写作完成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评讲作文这一环节来进行集体性的后续教育,把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共性不足再搬上统一指导教育,让全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及时地遏制类似不良情绪的再次出现。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只有充分做好这一点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大城县南赵扶镇东辛庄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