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26291 浏览:1200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进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专心理学论述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推动教学论文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进展的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一、以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做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假如教师以真诚、信任、期待的目光关注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学生蕴含的潜力就会奇迹般地显露出来;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正常的学生,乃至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妨害学生的人生幸福。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熟悉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和保障。

二、运用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有很多具有良好教育作用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系统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进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进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迪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个多元系统,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背景。
2.师生共同创设介入情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介入。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介入的有效对策。
3.引导学生进行行为实践。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熟悉,深化对事理的理解。

三、组织语文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以致用,实践又能推动教学论文学习。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进展,很多时候不是明白了道理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并逐步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倡议“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充分利用生活作为大课堂。
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连,交相照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