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6577 浏览:224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知识结构,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现实情况,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倡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只有教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的方式才会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实教的方式转变,证实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作用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本人就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谈以下一些。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说过一句名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个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脆弱,作为老师,应该保护并且满足。如教学《浣溪沙》时,老师事先想的是:读诗题,解诗意,想诗境,诵诗篇。可是,当学生问到,“小园香径独徘徊是谁在徘徊,表达了什么感情”时,其他学生也开始议论起来,老师马上熟悉到这是个普遍关注的不足,应该先解答。于是,老师参考古诗的背景和资料,让学生对词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时也了解到诗人忧伤落寞的情感。

二、应该加强实践,活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是班级授课制,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也不能表达出来。这样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就不利于个性的进展,更别提革新教学论文了。另外假如局限在课堂上,会使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眼界也不会放宽。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在尊重课本,以课本为源头的基础上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样,学生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在生活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不足,增强了本领,感受到了学习的欢快,就会更加喜欢投入到课堂中,由此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只有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所以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擅长的地方也不一样。而且,由于家庭环境,生活背景的不同,导致了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所以,他们在解决不足时,也会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老师,首先,我们应该接受这种个性和思维的差别,尊重个性,尊重学生,然后再善于引导,使每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识。

四、注重新课堂的导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策略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如执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可这样引入:今天教师做回导游,带领大家去秦始皇兵马俑进行考古。大家说说考古之前我们进行哪些准备?学生的兴趣很浓,同时也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间隔,学生有感受,自然更想读文章了。所以—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以这里开始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介入竞争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加竞争。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的有感情,回答不足时比一比谁回答的有创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的积极性更高,竞争意识更强。

五、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老师讲,学生听,得高分。老师和学生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联系。而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旧观念,不能把分数当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应该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老师,应该熟悉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应该仔细探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灵活把握住教材里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语文教学,积极响应新课改并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在灵活全面地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的新思维》[J],《科教文汇》,2009
3.孙景华,《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教学的一些倡议》[J],《小学语文教师》,2005
4.陈小群,《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评价系统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