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情感调动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27591 浏览:1293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情感作为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做到以下三点:一.激发情感,以情;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关键词:语文情感引导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心理体验。其作为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进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以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正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激发情感,以情

心理学探讨表明,情感包括爱好、欢快、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心情、热情三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上课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采用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策略,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相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阅读与表达的心理基础。以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
第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推动教学论文语文学习。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探讨结果表明,青年学生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以来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背景穿插和烘托渲染等教学策略,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涛,引发学生的情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假如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同等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要倾注更多的爱。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喜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启发引导,让学生积极介入学习。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讨论,以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保护学生积极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佩服教师,体现出更大的学习和介入热情。
陈沛,河南省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探讨室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