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一环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4763 浏览:140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浪潮此起彼伏,各门学科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新的观念、论述如雨后春笋,大大推动教学论文了各门学科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着很多令人深思的不足。

一、过多地依靠课件,忽视了传统教学的独特上风

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进展而日益显示出重要量和独特性。它能让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以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也让老师少费很多口舌,受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青睐。然而,一些教师过分依靠多媒体技术来替代老师的引导,忽视了教师和学生间的正常交流,故正确熟悉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势在必行。现代教育技术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应以激发学生主动介入、勇于革新教学论文意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没有给予评价,也不及时批评指正。这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展呈不平衡状态,教师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要及时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误以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假如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思维并未得到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就绝对不是真正作用上的“活”。只顾课堂中表面形式的热闹,整堂课下来,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
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精心组织,公道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教师要让学生静静地反复品读,做“无不足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这样学生就会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即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四、教师引导不力

面对教学质量的压力,教师心中想的、双眼盯的都是质量,但对质量如何提高,缺少真正的思索,盲目地、过高地拔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基础的字不认真考查了,书写的规范性也不做严格要求了,最基础的用词造句也不管了,什么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更不用谈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参考资料,成套的试题做了又做,结果是想象的空中楼阁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灰心,学生死心。
教师忽视语文学习的细节,本身起不到示范作用,板书潦草,不规范,作业批阅大而化之。这就轻易使学生养成马虎、不严谨的学习习惯。

五、课外活动匮乏

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两节语文课,扪心自问,有谁真正带领学生搞过语文读书活动,有谁真正带领学生面对广阔的农村田野抒发心中的情怀。
面对以上的不足,笔者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同仁思索。

一、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如同小孩走路,来不得一点点的虚假架子,必须在无数次的跌倒、滚爬中反复锤炼,以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规范汉字的书写。著名书法家孙晓云以为“书法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选修,应该重视中小学的羊毫字课”。《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释,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这一要求,体现出国家对我们“国字”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以事语文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教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已不是口头上的事,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二、跌打滚爬

写作方面应该让学生融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言为心声,作文就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以其内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感。部分教师为了走捷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范文来应付考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生的心中装的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感受,把学生置于生活之外。因此,学生的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你让学生写身边的人事时,孩子们感到茫然,写什么呢?抬头是、墙上的几幅标语,低头是书本,就是没有活生生的事,就是没有迷人的景……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像当年的铁人王进喜跳进水泥浆中拌水泥一样,夯实基础,跌打滚爬。让我们静下心来,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写,让我们心情畅快地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感悟。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尚沟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