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方式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9138 浏览:837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重缺乏发现和解决的能力。而今理念更新了,把尊重学生人格、相信学生能力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首要条件。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既是长者亦是朋友。因此,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质疑不足,还要给予学生以陈述意见的时间和权利。
如,温习“文化经典”这个模块,当教师讲到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与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等两节的比较阅读时,让学生翻译理解后浅析讨论孔盂思想的不同点:两人都夸大诚信,但更突出“善于变通”。学生弄清了孔孟关于“信”的具体内涵之后,教师适时延伸拓展,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构思立意,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过这样层层剖析,展开论述,对不足的探究就有独特的见解甚至还有惊喜的发现;因此,一改过去对“文化经典”的片面看法,不再因其历史之久远难于理解而视之为学习的累赘,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事实上,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若能让学生拥有充分“讲”的权利,学会举一反

三、鞭辟入里,那么温习这一模块就可迎刃而解了。

3.进展个性化思维,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假如说“问”和“讲”只是侧重于语言输出,是外在的表达;那么“读”和“思”则是偏重于语言输入,是内在的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古人云:“学起于思。”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是质疑和惊奇的开始。”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索能力决定学生浅析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进展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及个性进展。所以,倡导多元化文本解读,鼓励学生反复解读、冷静探讨,可以调动他们已有生活体验和知识效果,养成在阅读中思索、在思索中领悟的良好习惯。
如,“时文评说”模块是2009年—2010年高考语文温习的最大亮点。这是一种反映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新闻材料,较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时代气味,也是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关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实质精神,其经常出现的有图书、报刊、音乐和网络等涉及的一些不会太粗俗、太敏感又值得争议的现象,诸如“人肉搜索”的褒贬、“网络语言”的悄然兴起、“山寨春晚”遭冷遇和“高考加分”政策的争议等等,此内容大多可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既可“赞成”也可“反对”,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文学欣赏价值,同时也引导考生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拓宽观察的视角。由此可知,“体验”与“个性”,“发掘”与“诠释”等特点是最具有新课改作用,也是进展个性化思维的最好策略。
当然,要进展个性化思维,就必须把较多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阅读,多思索。否则,一旦阅读少,对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是致命一击。由于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学不好语文,还妨碍学生个人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终极导致其因语文素养的缺乏而造成人生与社会的经验之严重缺陷。所以,只有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才能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教师“引而不牵”来强化学生之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热情,真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的造就。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新课改的理念构建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架起一座以现代课堂通向21世纪人才舞台的金色桥梁。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