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1234 浏览:953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建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不足。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阐述实施课程的倡议时就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对策,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途径。为转变过于夸大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情况教学论文,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既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构建语文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不足。本文只不过是笔者近几年结合学校农村综合高中实际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试验探讨的总结和思索,权作抛砖引玉,以激起更多的同仁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关注、探讨与构建。

一、方式先容

根据波利亚的“探讨法”论述、布鲁纳“发现法”论述,结合我国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我们构建了“以疑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所谓自主探究式教学,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条件,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四周世界和生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不足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不足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个方式的基本程序是:自读存疑———自主探疑——点拨释疑——自结运用。
这一方式的主要特点:1.就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足,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不足自主探究并讨论解决。2.变传统的“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的教学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进展的需要。3.注重培养学生的不足意识。不足是思索的起点,是革新教学论文的基础。本方式以不足为纽带进行教学。4.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提出不足,更注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群体协作,自己去浅析不足,解决不足,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但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适时地帮助学习梳理不足,当学生碰到困难时,适时进行点拨诱导,把学习过程引向深入。本方式实际上是一个发现不足、浅析不足、解决不足的循环反复不断升华的过程。鼓励学生把不足的探讨和发现过程延续到课外或后继的学习内容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二、操纵程序

1.自读存疑

自读的“读”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读课文,它包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索、辨析、联想、质疑等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思维的过程。但综合高中大多学生是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因此教师教给学生自读质疑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总结“自读四步法”,即第一步,初读课文,解题(体裁、含义、作者),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步,细读课文,找出出色或重点语段进行推敲、琢磨,把一些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疑问记录下来;第四步,品读课文,结合练习思索,品味语言说感受。为了使综合高中学生掌握“自读四步法”,加强课内自读练习,让学生依照程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在熟悉自读步骤后,自动地按“四步法”来自读课文。同时,为了提高质疑质量,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策略如于无疑处生疑、采用比较法寻求发现不足等,另外笔者规定学生读课文时至少要提出三点自己以为最有价值的发现,或是对佳言妙语的赏析,或是对文章写法的顿悟,或是读了文章以后感受,或是自己的疑问等。在自读中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需要留意的是,开始时,学生往往以为提的不足越多越好,因此,有的不足漫无边际,有的是简单的重复,以至学生的不足充斥着整个课堂。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使质疑问难流于形成。为避免学生为提问而提问造成的明知故问:或者不假思索、张口就问,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首先要求学生问自己:这个不足我知道吗?或者问:这个不足我通过认真读书或思索了吗?检验一下不足是不是真的困难,自己能解决的就不问。其次,向同学问,把不足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协作能解决的也不问。这样通过自问自答,小组互问互答,剩下的不足就相对集中了。

2.自主探疑

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疑问让学生自主发现,策略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足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联系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不足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使他们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进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革新教学论文。如教学小说《祝福》时,有学生质疑:“谁是真正杀害祥林嫂凶手?”为此,笔者通过模拟法庭审判“贺阿毛状告母亲祥林嫂致死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在开庭前,引导学生分为原告(贺阿毛)及其律师、被告(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及大伯、柳妈等人)及其辩护律师,法官及陪审团职员,鲁镇报社、电视台记者四组。用一课时及课外时间让学生充分准备,学生在小组间既主动探究,又分工合作,或研讨课文寻蛛丝马迹,或深入思索、大胆质疑,或“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争论,或查询有关法庭知识,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写诉讼词(答辩词、审判书、祥林嫂死亡报告书、新闻报道稿),忙得不亦乐乎。在法庭开庭审判当堂课,原告、被告及其双方律师针锋相对、舌唇战,随机应变,有理有据,观众掌声、笑声不断,在气氛热烈、出色纷呈、迭起的审理过程同完成了“谁是真正杀害祥林嫂凶手”的教学任务。课后,学生在周记中评价这样的实践活动有趣,也很有作用,学到了平时课堂所无法学到的东西,令他们终身受益。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介入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要留意的是,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在探究讨论中既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又有助于学生的内驱力的形成,并且难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此外,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生们得要有时间研讨材料、沉思默想,得要有时间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得要留出“出错误”并不断修正错误的时间,还得要有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甚至争论。

3.点拨释疑

在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不足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提出还未能够解决的疑问,在探究过程中难免有思维不畅通的时候,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至关重要。否则,既使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不见得有理想效果。当然点拨、引导并不是全盘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美国创造教育家奥斯本“大脑激荡法”的一个主要观点教师的相机诱导应着力于知识的关键处,思索的转折处,理解的疑难处,规律的探究求处,且要把握好“愤”“悱”之机,启动引发,促使学生主动探讨。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由于文章属的外国文艺评论,学生一时往往难以读懂文章,在探究文章之时,教师可适时点拨:“为什么说米洛斯的维纳斯双臂必须失去?为什么说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的必须是双臂?”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学生学习情绪亢奋,不足一个接着一个被提出讨论解决。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