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多走出课本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5319 浏览:198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有着着耗时多,收效甚微的情况。很多学生固然读完中学甚至大学,但是仍然不能读,不能写,不能很好地驾驭语言文字。
究其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练习所致。教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背的更少。对有些教师来说,觉地只要讲述了课文内容,就即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忽视了让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再加上教师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题目类型越来越多,越出越偏,教师学生大搞“题海战术”,把老师学生搞的晕头转向。退一步讲,假如教师花主要精力教学生读书、写字、背诵、默写,一定学的轻松,效果很好。
语文教学中假如将范文的语言真正变为学生的语言,最好的办法是走出课本,驾驭文字。怎样才能达到呢?这就要求学生要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并且要熟读成诵。应着重在精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佳句、背诵上下工夫。要指导学生反复地揣磨,领悟、消化已经读过的文章,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熟练地运应已经学过的字、词句知识为表达自己的感情、观点服务。因而对语言文字的练习尤其重要。例如《荷花淀》中的一段话:“……淀里也是一片白银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香。”明月高照,清风徐来,香气四溢。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静谧、优美的环境。因此要求学生背熟,默写。次如《俗世奇人》中的一段话:“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对于这段话,教师应启发学生思索在此用“找”字好在哪里,感受作者练字的妙处,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假如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再如《春》中的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教师应启发学生思索在此用“钻”字好在哪里,感受作者炼字的妙处:作者不用“长”、“冒”等常用动词,而是用“钻”,写出小草无声无息地以土里顶了出来,悄然地加入烂漫的春景,这就使整个画面活泼而有情趣。一个“钻”字活现出小草活泼顽皮、生机勃勃、欢快安闲的情状。因此,对于两个动词“找”、“钻”的妙用,引导学生专心思索、感受,便有收获。
再如《端午的鸭蛋》中一段文字“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作者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特别是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对语言文字的真正理解,以便积累和运用。只有经过不断地揣摩、练习,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丢弃教师的一言堂,强化学生的熟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这些,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文字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王博,教师,现居江苏铜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