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7740 浏览:320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为此,文章围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往往是建立在一定感情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会存活的、全面进展的人,感情的交流无可非议地是教育的基础。现代教学论以为:“情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然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固然提了很多年,甚至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现实生活中看,按常理说,师生之情是逐渐深厚的,可长期以来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联系是疏远的,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是由于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或者多半带有“畏惧、害怕”的成分,真正的情感是达不到的,更谈不上什么情感教育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谈不上关心爱护;而由于学生不遵守纪律或偶然的不敬造成师生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的情感是麻痹的,对老师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清不楚,更别说报答了;对同学绝不关心;对什么都没有热情。这样的学生,教师再不用情感去感动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特别是新课改启动以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既进行着认知性学习,又进行着情感性学习。教学要实现学生个性的规范进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成绩差,其理由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在困难眼前做不到迎难而上,只是一味的知难而退,甚至是放弃学习。在这类学生中有的是由于某种理由,常常在压抑的氛围中学习;有的是学习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缺乏学习的。显然是消极的情感成了学习的障碍。怎样变消极的情感为积极的情感,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一个不足。我在语文教学中留意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以融洽的情感作为推动教学论文教学的杠杆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会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情感因素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应想方想法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联系。和谐的师生联系会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例如:说话的语气要亲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让学生领会教师的心意;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投以赞许、喜爱和热情的目光,这会使学生受到感动,增强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中切忌滥用权威,训斥、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多方面关心鼓励后进生;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思想,主动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内心布满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更大的求知欲。

二、以情感的激励作为磨砺意志的支点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能熟悉到学习语文的重要量,另一方面却缺乏刻苦进取、踏踏实实学习语文的决心和毅力,只以兴趣出发,全凭“三分钟的热情”,学生一旦碰到挫折,就丧失信心、放弃学习。当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时,教师要善于作耐心细致的工作,给他们提供真实可信的典型和榜样,激发其磨砺意志的愿望,摆脱由挫折而造成的消极情绪。就在去年,我们五(2)班的杨康赢同学,由于天生残疾(只有一只耳朵),在学习上很轻易产生消极情绪,对于理想、梦想之类的话题总是避而不谈。在上《梦想的气力》一文时,我提了一个不足:“以瑞恩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当时我由于想检验一下他的心态变化,特意抽他起往返答,结果他只说了三个字:“没闻声”?我马上意识到出不足了,没对他说什么,只是示意其坐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给他看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上的一个关于张海迪的故事例子;接着又给他教班上张宗华同学右手没有食指而刻苦练习写字的经历……最后还给他讲到了小时候老师、同学眼中的大笨蛋,后来成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临走时,他主动告诉我:“老师,我的梦想是当医生……”由此可见,情感的激励能使一个消极的学生变积极,能使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增添信心,找到磨砺意志的支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学生的和谐规范进展,进而也才能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现出发点和归宿的统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