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感在语文教学尽情展现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18144 浏览:818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布满灵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有一次上课,使我深深的意识到这点。
《识字五》是人教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内容是猜“众”、“秋”、“青”。当我出示第一则谜语“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气力大,人多谁也不离群”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众。”我心里一阵兴奋,忙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言:“一个人,两个人,我就猜到了是以。”“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一个人在上面,两个人在下面,我就猜到了众。”我一听急了,不对,学生还不会把整个谜面联系起来去考虑。我忙提示:“‘团结起来气力大’就是人很多,气力很大,团结起来气力大就说出了众的意思,对不对?”学生说:“对。”“众是三个人,人多谁也不离群,假如一个人离开了就变成了以,对不对?”学生说:“对!”随着洁的回答,我发现学生紧接着回答不足的次数减少了,而且学习也越来越被动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怎么行?学生没有经历思维的过程,我讲了这么多,学生真懂了吗?是不是我太急了?我应该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自己说出来跟被老师问出来,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学会倾听,让课堂真正的布满灵性。
于是,在教学第三则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时,我转变了对策。
(1)先让学生自己读谜语,想一想会是什么字?
(2)同桌交流,你猜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猜是这个字?
(3)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真是有意思,学生是这样猜的:“老师,我用的是排除法,书上另外两则谜语‘众’‘秋’,”我都猜出来了。我想剩下一个肯定是青。”这种想法是大多数,实在这并不是以谜面上去考虑,但我还是肯定这种策略:排除法是一种好的策略,可以采用。
接下来的几秒钟,课堂上冷场了。我正想说:需不需要老师提示。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是以‘日出万里无云’猜出来的,日跟青拼在一起是晴,万里无云不就说明是晴天吗?”真是天才,我带头为他的发言鼓掌,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我是以‘水到纯净透明’猜出来的,三点水和青拼在一起是清,清水就是表示透明的。”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回,我没急着插嘴,耐心聆听。果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心至令人感动’,心跟青拼在一起,我没有学过这个字,但是我忽然想到情,这个字不就是竖心旁和青拼在一起组成的吗?”还没等我做出评价,更多的同学举手了,他们得到同学的启发,悟到了“言来互相尊重”,实在就是“请”字,他们都急着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探究到这里,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学生已经自己学会了猜谜,我正想总结,发现还有一个学生高高的举起了手。我提醒自己,要学会聆听,于是就让那位学生站起来发言,他居然自己也编了一个字谜让同学们猜,而且写得很好。同学们听到他的字谜,再一次积极踊跃的讨论起来,一会儿就猜到了答案。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成功、喜悦的笑脸。
于是,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让同学们把自己学过的生字,编成谜语的形式,下节课上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以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新课程历年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当初听到这种提法,心里很是不以为然,这不是很轻易的吗?上课时学生的哪一次回答,我不都是竖着耳朵仔细倾听吗?实在这是对“倾听”太过肤浅的理解,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教师以上课讲到下课,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这当然不是对话,更加不是同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还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完成授课任务的需要,维护教师面子的需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是自以为是的接过学生的发言。试想在同等的课堂上,你有这样的权利吗?在同等合作的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习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要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决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而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够真正释放。
因此,让我们学会倾听,做学生忠实的听众,与他们真诚的交流,共同进步,让他们在更加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展现自我,放飞心灵,让我们的课堂布满灵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