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之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3460 浏览:579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多是文辞兼美、意境深邃的课文,它们当中蕴含着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绝不夸张地说:美,在中职语文课本里是无处不在的。然而就中职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来看,有着的不足却发人深省。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讲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甚至于有的学生出现严重的审美偏差,把偏激当时尚,把低俗当高雅,将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视为潇洒和有风度。除近年来中职学生自身素质较为低下外,我们把这归咎为初中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审美教育而造成的。
实在,语文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学生不需要像高中生一样应付沉重的高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感受、品味课文中的美。通过审美情绪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另一方面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以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情感道德教育的作用。同时,审美情绪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举三得。

一、培养审美感受力

现今一些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很差,以为生活那么平淡无奇,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知道如何领悟作品中所蕴涵的美,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引导。清朝郑曼曾道:“凡物之美者,盈天地皆是也”;可见,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使学生拥有“绘画的眼睛”和“音乐的耳朵”,教会他们在文学的海洋里去发现美、感受美。语文课上教师要把无声文字中蕴含的有声、有色、有形的美丽图景以感知、鉴赏的方式传达给学生。高明的作家在描写事物时,常常会借助色彩、光线等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譬如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不断运用形、色、光的变化,展现小屋在不同角度的多样的情态,特别是通过白天与夜晚光线的变化,把小屋比作:“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中一半,满满的绽开了一些,似乎层山后退了一些”。作者捉住光线变化的科学性,给小屋渲染了一层浪漫的文学色彩。显然,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形、色、光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意味,把它当作一幅画去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很多作者擅长运用的白描手法也值得学生重点体味,它以用词精当、妙笔生花的语句,凸显人物性格细节,强化个性化的语言、神态、动作。美,需要学生以细微处去观察、感受、理解。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视中国古典文学所蕴含的巨大审美情趣。诗歌语言文字优美的背后是无数文人雅士高洁人性的彰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诗中蕴涵的正义感、报国情、求索志等这些人类美好的情趣,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有效策略。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理解课文和作文的观点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我们必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辨别妍媸的能力。语文和语文学科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决定在此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语文课本中所收集的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于一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艺术手法的创造上,还是思想内容的提炼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一切景语皆情语,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凝聚着作者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理想。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感受作者寄寓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与审美对象的爱憎哀乐发生共鸣,并终极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经过渗透沉淀、思索积累,拥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如《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天山景物记》的波涛壮阔,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桀骜不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事权贵,都应融入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另外,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潜移默化,语文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审美教育中应留意随时随地进行美的传递,在课堂讲学中,在课后闲聊中都应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而积淀成学生的内心道德情感。

三、以美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语文课中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可现今的学生大多喜欢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他们宁可被黄易的无聊武侠小说迷得神魂颠倒,也不愿意吟咏《赤壁怀古》中苍劲有力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他们以为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离他们太远,没意思,读不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捉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美德宣传,比如在讲解《鸿门宴》的时候,不仅要教授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常识,更是要将学生感兴趣的项羽和刘邦的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浅析理解,何为性格决定命运,何为义等课题。有了阅读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浅析人物形象,提高对各种形象的辨别能力。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复杂的眼光去浅析复杂的人物,不要单调地看人。尤其是在浅析人物形象的审美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如对刘邦复杂性格的浅析,既要看到他阴险无耻,忘恩负义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作为一个帅才,谨慎小心,爱才惜才的一面。
培养了审美感受力,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拥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体味生活中美的情感,留意生活中美的形象,并通过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将生活中的这些美再现于自己的习作中,以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审美创造力。总之,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标,给学生一双聪慧的眼睛,观察人世百态;给学生一个成熟的思想,思索人生的功过是非;给学生一颗纯真的心灵,创造生活的真善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