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怎么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29897 浏览:1339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巧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课活起来、趣起来、玩起来、动起来,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提升素养。
关键词:情境 学习兴趣 积极性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巧设情境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创设问题情景,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数学资源,使数学课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重视数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伴随着丰富的情景走进数学世界。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使数学趣起来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七年级的教材中《从不同方向看》时有的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显示古诗欣赏宋代诗人苏轼名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题1你能说说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蕴含的数学道理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想说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思维活跃。设计意图营造数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欣赏古诗学会用数学原理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刚一展现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这首古诗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既挖掘了数学内涵又体现了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创设趣味情境,开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玩”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蕴含其中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乐中思考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把这一节的内容讲完很容易但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一位老师这样处理,教师先介绍了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他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突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从而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就调动起来了。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不但达到了讲授知识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了解了数学史的知识。

四、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安排适当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动起来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巧设探究情境,寓乐学于主动探索中。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的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所必应具有的思维品质。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优质的数学课堂情境,培养积极有效的思维情境,即可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有效地学习,发挥其主体积极作用,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中感受数学魅力,掌握学习数学本领,提升学习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徐杰,王丽丽.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中学数学教育,2006,(1),(2).
邬云德,”走向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学研究.2002.6.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出版社2005年
[4]杂志《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期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