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点滴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17282 浏览:731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些快乐;使自己天天上的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使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品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联系生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让学生观察生活,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是用数学知识来决解决的。有的学生脱口而出:买铅笔、橡皮、小刀;给妈妈买盐、酱油等物品都用到了数学知识。比如;买的数量、用的钱数等。我因此又进一步设疑:如果是同样的物品多买几件,一共花多少钱?想怎样计算呢?还没有学习乘法。学生思考了一下说:把每个的钱数加起来,就是一共花的钱数。我鼓励他们说,你们很聪明,答对了。接下来我对他们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以后我们就会学到的。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我又对他们说:谁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从数据到图形。我还利用我们农业地区的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价值的教育:告诉学生,他们家里每年留下的种地的种子、给庄家喷洒的农药都是有一定的数量的,尤其强调了配置农药的比例,如果不按科学要求配置农药就会造成减产。有的家庭在此方面是受过其害的。这样使学生很自然的了解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而且很重要。因此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在低年级他们还是对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教材中画面反应的问题编成小故事,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起来就津津有味了。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时,我把 它制成了小朋友上下客车的课件。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种应用题的算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辑简单的应用题。在这样的情景中分解了教学的难度,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他们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尽可能的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8=?我就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小木棒摆,再小组交流,汇报计算方法。有的方法是11-1-1-1-1-1-1-1-1=3.他们是一个一个的去掉小棒的:11-8有的是一次去掉8个。这道题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得以解决。我表扬了学生。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再试一试。如,11-1-7=?经过点拨学生又想出了11-1-2-3-2=?等方法。学生通过探索,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因而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习兴趣。

在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相对较慢的学生,如果不正面加以引导,他们就可能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有爱心,学会:站一会儿,留下时间让学生去获取知识。给他们自信。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搜集近两天或近一周家中购买的物品以及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在二课堂上,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跟进式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知道了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使数学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因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研究教材、教法,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心理需求。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承载能力。我认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授的知识就像每艘船与货物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