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企业化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方式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15214 浏览:616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模式的背景介绍、特点分析和实践总结,探索出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可行性,通过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模式既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又增强了中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主要模式
1674-9324(2013)45-0221-02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三门职业中专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特点

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是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基本特点是实训设备布局生产化、工作氛围车间化、生产任务真实化、管理模式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即参照企业车间布置设备和文化营造氛围,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任务来源于企业真实的生产产品;对产品的用途、性能、设计、选材、成本、工艺选择、验收标准、完成时间等都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实训期间严格参照企业要求执行考勤、调度、计划、制品、定置、统计、及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等制度,从而实现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效率、成本、工艺选择等不但要接受学校“教学标准”评价,还要执行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判。因此,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任务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基本原则

1.投资主体多元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寻求不同的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积极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的政策,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企业进行投资共建,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师生技术和生产水平,推动基地的建设。
2.实训设备具有生产性原则。实训基地的设备要与企业的生产设备一致,实训的过程要与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一致,要具备产品生产功能。
3.管理模式企业化原则。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设备。
4.实训项目真实性原则。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必须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实训项目来自于企业的生产一线,学生在实训中能为企业生产产品,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甚至可获得一定的报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原则。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后既要具有教学实训功能,又要具有技能鉴定功能,还要具有产品生产的功能,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和社会服务等多样功能。

三、三门职业中专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合作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点。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职业学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学校根据“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一方面按照企业的订单,定向为企业培养后备技能型人才,培训在职职工;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指导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企业根据协议定期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并且接纳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和教师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核电专业”每个班级都以核电命名,在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总承包部、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三门项目部等公司的主导下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实训设备、场所规划及实训项目等。
2.共建共享型。即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它能够解决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与企业真实生产的“一致性”问题,即生产设备、工艺、产品,以及生产管理流程和制度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例如,杭州经纬科技有限公司将公司部分生产车间的设备搬入到学校,并安排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生产实训教学和课程开发,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

(二)学校主导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来组织生产和实训,投资的主体是学校。利用自身的办学资源,依托专业优势、人力资源和技术实力,建设具有独立所有权的实训基地。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实训,运用市场机制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主要类型有:
1.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主动承接企业的各种产品生产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变单纯的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降低了实训材料支出,又解决了学生的部分生活费。如机电实训基地先后为新春机械有限公司、精英模具厂和江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多品种零件。
2.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师资资源,积极组建技师工作室、创新团队等组织引导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从而真正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技术服务型。学校利用校企互派的形式,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为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校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高度融合。

四、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的实践成效

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模式仍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总结前一阶段的做法,学校开展的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实现了中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中职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学校学生的实训一般是执行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因此,学生在校所接受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岗位有一定的距离。而通过实训的基地企业化运作,使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过程的执行都更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提高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好机会。专业教师的参与,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训安全管理、纪律管理,协调校企之间突发的事情,保障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3.实现了多种教育资源的开发。生产实训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生产上,并且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能力标准、实训教学计划、课程教材、信息化教学等多种资源。
目前,三门职业中专通过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践,创新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总结出的成果,可操作性强,成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孙丽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硅谷,2009,(21).
[3]王建军.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