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探究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学习模式中应用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3271 浏览:986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定向激发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特定的氛围. 在这个阶段,教师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为探索活动提供动力,明确方向,并通过提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手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时,可以给学生制造这样一个情境:今早在家,不小心把一个三角形的镜子摔坏了一个角,请大家帮我想办法看能不能到玻璃店,重新画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三角形. 可以看出,只要延长有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破损的两边,很快就可以得到此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而且这样的三角形只能画出一个. 这样,很快就可以得出“ASA”定理. 从而本节课就能推动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理解、钻研学习内容.
这则数学教学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情境”的作用. 当然“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生长”或新的经验重构的过程,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二、学会探究,讨论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 独立探究后再议论一番,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一位老师上一节二次函数的应用课,有个题目是一道老题,利用墙的一边围成一个矩形,要求设计一个方案,使得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 教师在这里提出:“先设计方案,不计算.”这个教学设计非常好,匠心独具. 首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出一种认知动力,促进学生智力参与,独立思考,而不是外部表面的行动参与,或者复制别人的想法;其次,采用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无到有”地进行探究,先设计方案,后比较分析方案,进而选择检验方案,寻找最佳方案的规律;再次,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计算虽然也重要,但设计方案带有创造的成分,对培养人的认识力具有更大的价值.

三、创设问题意识,学会反思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探究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中,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时,要求学生去比较■与(■)2的不同点时,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或不完整,可以提示学生从下列四个角度来进行考虑:
① 两个式子表达形式相同吗?
② 两个式子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各是什么?
③ 两个式子各自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④ 两个式子的运算结果之间有什么差别?
其实,通过这样的四个问题,可以得出这两个式子的不同点,帮同学很好地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
另外,学生在做几何题时,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有时是辅助线不太好想,有时是解题思路不好想,所以,教师讲解时,可以多设置几个问题,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该怎么想.让学生真正明白:这类型的题目,该如何求解. 所学的知识点该如何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最后,学生如果能善于提出问题,然后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也能较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四、突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探究教学中既要重视常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要注重突破常规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减少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AD = 3,BC = 9,∠B = 45°,求MN的长.
分析:要解决这道题,很多同学想到了分别过A点和D点向BC边作高. 虽然答案很明显,可是在说理时,确实非常困难. 因此,这道题,需要打破常规,把两个底角同时放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过M点作ME∥AB交BC于E点,MF∥CD交BC于F点. 这时,可作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就比较容易处理了,而且说理也比较简单.
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打破常规来处理,这就需要学习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真正解决好这种问题,达到转变学习方式这一目的.
近几年以来,开放型的题目在中高考数学试题中也会频繁出现,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多元的平台. 这样为学生在转变学习数学学习方式初期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才能使教和学配合得更融洽,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快乐地去学习数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杨琴燕.浅谈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当代教育,2007(4).
[3]杨子强.新课标下数学思想方法初探[J].数学纵谈,2009(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