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娘理“红线”试述试述当“红娘”学位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9622 浏览:352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是每个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从课堂教学、教师自身魅力、教育的激励手段、心理暗示、教师言行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等方面,浅论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一句话“兴趣是求知的红线”。而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提到了培养兴趣。正因为感兴趣,人才会继续探索,主动学习,这就成为自身需要,这就是求知欲。当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与强制学习、被动获取截然不同,而为学生牵起兴趣这条红线的人是我们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为学生与知识牵兴趣线、搭求知桥的“红娘”。
如何做好这个“红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彩的课堂教学引起兴趣

这是教师对学生兴趣培养最重要的一点。
首先,就要让课堂充满精彩。
一堂好课应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紧凑充实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形式,生动的语言,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结尾。
每堂课的开场导入就应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才能让学生想往下听,想知道还有什么,还能怎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充实的内容,紧凑的环节,学生主体的体现,并渗透踏实的训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就会吸引学生随之深入,主动求知。
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语言,合理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新意,富有灵气,给学生新奇的感受,带来无限的乐趣。
一堂课或快乐,或悲伤,或激昂,或百转千回,或一泻千里,都给人以享受,让人意犹未尽,期盼再次品味。下一堂课又是一种感受,另一种享受。节节如此,回回期盼,次次兴味盎然,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感兴趣呢?
其次,课堂上让师生充满。
有时人的情绪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作为成年人能及时调控,而学生却难以控制。我们常发现,天气会影响心情,阴天会使人情绪低沉,做事提不起兴趣;周围的人不快乐,自己也郁闷,等等。作为一个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首先就应调整情绪,面对学生就应精神饱满,富有,这样你会发现在你情绪的影响和调动下学生也充满活力。语文教师更应是一个感性的人,能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会用自己的情感变化,引领学生真正用心感受。此时师生都成为文中人,全心体会文中事,自由地在文本中进出,体会情感的变化,体味其中的快乐,享受这种痴迷,感受这种。富有的课堂自然不缺少兴趣。
最后,还要让理性调控课堂。
与理性,似乎是相对的词,水火不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课堂同样离不开理性的调控。当教师充满时,可能学生并不买账,教师应冷静处理,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节节奏,找到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讲一个与词相关的故事,与某个字相关的谜语,一句针对当前情况又不离教学内容幽默的话……灵活、理性的变化使教学更具艺术性,会让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力的集中,用无意注意调动有意注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教师课下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掌控能力和自身修养。

二、教师自身魅力的吸引产生兴趣

我们都有过当学生的经历,听说或经历过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一学科,不喜欢某一老师而讨厌这一学科,这就是教师自身魅力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学生喜欢老师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因为老师漂亮,知识渊博、说话风趣,也可能出于敬佩,甚至是因为声音好听……但这些都是短暂的,而具有亲和力,有一颗童心,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充满真爱,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内在的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更加持久地吸引并影响学生,使学生因喜欢、敬佩老师,产生对学科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完善自身,不仅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应成为学生敬佩的老师,从而吸引学生关注学科,产生兴趣,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三、教师的激励手段引发兴趣

我们常说“跳一跳摘果子”,意思是说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应树立短期目标,使其很快见到成果,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品尝到果实的香甜,使其有更大的决心和动力,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作为教师就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度的表扬,使用合适的鼓励方式。激发向上的动力,使其不断摘到更高的果实,对果实的兴趣逐渐过渡为对整棵树的兴趣。也就是从对小红花、老师表扬的兴趣过渡为对这个学科乃至学习的兴趣。

四、不可小视的心理暗示形成兴趣

我们知道一个著名的“丑小鸭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便找到一个学校,随便圈出一些名字,并对老师说这些孩子将是了不起的人才,多年后果然如此。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是心理期待,同样也是对教师的心理暗示起到了作用。我们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事,“不守纪律,体育课不许上,改上语文”。学生不满,教师已经暗示了:你们喜欢上体育课,而上语文课是惩罚。可想而知,这一节课效果不会好,因为处于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更是渴望上体育课,厌恶上语文课。我们也可以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在学生有感情地背诵一首古诗后,老师表扬学生真会背诗,一定是非常喜欢古诗,老师再奖励你们一首。长久下去,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不妨试一试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培养兴趣。

五、教育中我们不能忽略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因为随便的一句话、一件事就能改变一生。教师的权威性对于学生更具有这样的力量。
想想我们的爱好、特长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某一个人的影响。拿我来说:我爱画画,因为我很小的时候,画了一只小鹿,让我感到了家人的骄傲;我不会唱歌,是因为当我唱得正欢,自我陶醉时,一句“别把狼招来”的玩笑话,让我从此不再开口唱歌;我爱朗诵,只因为上小学时,公开课上的一次突出表现,得到学校很多老师的肯定;我爱写作,只因一篇作文几次被老师提到;我不喜欢英语,是因为初学英语就受到了因老师好心而无意产生的打击,从此讨厌英语。
我们想想,其实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影响深远的人或事。而我们每个人也将成为影响别人一生的人,可能无意之间,造就了一个天才,也可能一句话就毁灭了一个人才。
教师应谨言、慎行,及时发现、发掘学生的潜力,成为激发兴趣、积极影响学生一生的人。
总之,我们的每位老师都应细心、尽心地为学生牵上“兴趣”这条红线,为学生与旺盛的求知欲架上桥梁,当好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红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王振宇.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