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动思维灵动让语文课堂飞扬生命大纲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4594 浏览:1586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社会发展需要创新,需要依托生命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必须建构自我成长需要的思想价值体系。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社会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价值;审美

一、呈现题目层次,进行有价值提问,有效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

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训练学生思维,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有意义思维的品质。如导入新课时,有层次出示课题,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问题: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分两个层次看课题:(1)出示樟树,说说你了解的樟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2)板书全部课题,说说根据对宋庆龄的了解,提出此刻心中的疑问。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时提炼:提出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些最有价值?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课文是怎样介绍樟树的?樟树适宜生长的地域广泛,为什么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一过程,就充分体现了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有向思维的思想,同时,也渗透了语文学习中抓住题目进行思维的方法。所以根据文题特点,设计引导学生有价值提问,是本真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生成中互动,促进思辨,科学地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文本内容是语文学习中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所以,它具有丰富的延展性与研究性。在本真课堂中组织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还在于紧抓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的即时生成的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中“蚁国英雄”时,学生在解决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这个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从抓关键句中感悟到文章的核心价值,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地方表现出这个群体的可贵之处,深入体会还能有更深层次的发现。所以,教师紧接着追问: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语句,你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并说说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选择这样一句话,做出回应,“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再次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你还能提出怎样有价值的问题?你能联系上下文解决吗?学生在小组阅读中讨论得出:为什么烧焦的蚁团没有缩小,原来是与蚂蚁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的追问过程,也是学生揣摩文字的思辨过程,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有理有据的,也是有深度的。适时把握课文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质疑问难的追问,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能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科学把握与认识能力。

三、欣赏中习得规律,三叹一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语言富有韵律、文化、思想情感之美。因此,在本真课堂中如何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及审美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二泉映月》的第五小节,教学的重点是关于对音乐与阿炳人生的感悟,对联想写作手法的体悟并学习表达的过程。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明确直接描写——听声

读完第五小节。其他同学用直线划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听到了怎样的琴声?
组织读词:让我们再来读好这些词,委婉连绵、步步高昂、升腾跌宕、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师作点评:这是对音乐的直接描写。

2.感悟联想特点——悟形

师:默默读课文,用心听琴声,我们还有什么感受?用曲线画出来。
组织评点: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表示感受的词句是用仿佛、宛如等词连接起来,前面写实实在在听到看到的事物,后面写由此产生的想象,这种手法就叫联想。这是描写声音时惯用的写法,书上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写法。

3.情境习得表达——达意

师:音乐与文字的背后还有阿炳很多想要说的心声: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任选其中的一句,也可以说几句,也用联想的写法来表达。
听着这_____的琴声,我仿佛看到_______;
随着琴声的_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
琴声变得_____,我深深地感受到了______。
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的特点从创设符合课文的情境入手,充分发挥语言特点的功能,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活动,于读文表达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激发了其对语言生活的美好感受;合理利用文本语言的资源,加强对表达形式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蕴蓄的情感在表达中得到延续与强化,使他们增强对语言资源的运用意识,在活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获得学习表达的方法,强化良好的读思结合、读说结合的学习习惯,于“随心所欲于不逾矩”,使学生“情动而辞发”。

四、独运文“源”,巧用词句,使文本成为表达思维的语言载体

1.独运词源,感受文本的中心与内容

在教学《水》一课时,出示一组词串:读书时,你读懂了其中哪些词语?连起来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再去读一读文章,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触摸到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亦可选择新学词串中的几个,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或简要地说说课文内容。

2.独运句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独运句源,就是针对文本的不同特点,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或创设符合文本的自然情境,或创设角色体验的机会,通过采访、追问、对话等形式,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平台,使学生感觉语文的乐趣,说话与写作也在课堂中生动起来,富有生命力的色彩。如,教学《望月》时,教师采用了情境中对话追问的方式:(1)幻想中的月是怎么样的呢?你就是小外甥,正不假思索地说:……(指名学生说);……(2)你呢?(指名学生说),“像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想象奇妙又丰富。如果语速再快一些,那更好了。(3)你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指名说,也可以读。(4)谁还接着说?“这是明亮的眼睛……”“月亮还仿佛是小外甥的伙伴。小外甥困了,它也困了。”这是同一个话题四个层次的对话过程,学生在贴近文本的自然情境中打开了思路,灵活运用了句源,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拓展中整合材料,步步深入,有效提升思维的文本核心价值

本真课堂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文本的核心价值,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资料的拓展,故事的延续,深入地讨论,循序渐进,步步深思,使学生的思维在延展中有效提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运用借物喻人手法表现宋庆龄高尚情操的散文。文章借对樟树生机蓬勃的外在美与可贵的永葆香气的内在美的歌颂,赞扬了宋庆龄高洁的情怀。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樟树到处都有,为什么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只读课文,是远远不能解决的,还需要我们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看,这就是宋庆龄,端庄秀丽,高雅温和,在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适时读下列两句话:在外国友人的眼中,宋庆龄是怎样的?(3)你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了吗?学生漫谈想法,教师总结:这也是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请你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4)教师概括总结: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民的心中,它是宋庆龄的化身,宋庆龄的生命已经与它融为一体。在学习语文中,他们感到:语文是有生命的,一句话语,一个个事物,充满着自然的生命力,闪耀着人情的质朴与生命的美感。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本真课堂听说读写的思维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效率,是不容忽视,也是任重道远的。教师只有为学生默默奉献,才会收获金秋的硕果累累。让我们乘坐善思的人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生列车,用执著的爱与学生一起走上这条教育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