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3164 浏览:1477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学改革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发展得更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落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个基本理念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得更有效”?正面结合我县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一个教学路线——“动感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动”的气氛,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情趣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导入的妥当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于漪老师还说:“阅读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学生在“动”中学习。因此,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注入无尽的“活水”。
《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新学期开学安排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在上这一课前班里有很多学生在暑假时就跟着父母去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同学们在暑假都跟随父母去哪里游玩呢?能把你游玩的经历跟我们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你游玩时有些什么感受或者收获。”学生们听了以后,觉得有话可说,纷纷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当有一个学生谈到和父母去登泰山的感受时,我顺势说:“和你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学生此时兴趣盎然,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我们导入常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如,①猜谜导入法。猜谜语是低段学生很喜欢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课文的题目或内容编成谜语或收集恰当的谜语用来导入课题,既能活跃学生思维,又能很快引领他们进入课文学习之中。例如我在教《称象》一课时就出示谜语:“腿粗似柱头,身子像面墙,耳朵大又大,鼻子长又长 。”学生猜出谜底是“大象”,我就顺势导入:“大象又大又重,怎么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 由此很好地进入课文教学。②音乐、歌曲导入法。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上《春雨的色彩》时让学生听听、唱唱歌曲《春雨沙沙》导入。③图画导入法。一张或几张精美的图画或随手勾画的几笔,会给学生带来一个异常纷呈的世界,让许多事物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从而迅速进入课文的天地。如在上《四个太阳》时,我就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季节不同的太阳,由此吸引住学生,从而进入文本学习。④联系旧知法。如我在上《白鹅》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骆宾王的《咏鹅》这首诗吗?记得的同学站起来背背看。”听到要背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学生们非常激动,齐刷刷地站起来,高兴地背起了《咏鹅》,此时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我就直接迁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跟鹅有关,这就是13课《白鹅》。”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课堂导入为学生自主深入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创设“动”的环节,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明确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们要善于创设“动”的环节,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初读课文,解决字词”这个环节,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读完第一遍课文后,创设轻松活泼的识字氛围,立足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提高。此时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初读情况,采用指名读、同桌检查、四人小组交流、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接着把字、词教学穿插进去,要求学生读课文后的生字、词语。在学生熟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把自己觉得最难写的或者最想提醒大家的字提出来,指导大家写,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写字的水平。识写结合,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并使之养成习惯,同时认识汉字的各种字体,感受汉字的字体美,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能干的事情老师不要干”。既然学生能胜任老师的工作,我们干吗还要越俎代庖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再如在上《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一环节时,我是这样安排的: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读完后请同桌互相抽查是否读通顺、读流利了。②默读课文,用“ ”画出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最后明确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③请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由于有了较好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这两个环节就让“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欣赏评析”得到了落实。

三、创设“动”的动力,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荣誉

2012年10月,本人有幸到城镇二小听了邓培贞副校长的一节语文“动感教学展示”课——《最后一头战象》,我感觉收获颇多,其中两点印象最深刻:一是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回答问题以小组形式得分,而且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激励人心的口号,同学们的合作意识非常强;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非常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充分给予赞扬,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动性。
结合他人的经验,我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有效尝试。做法:首先,我把班级68人按知识水平的均衡、每4人一组组成了动感小组,全班共分成了17个小组,让学生们自己选出小组长,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好名字及响亮的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励志的口号,明确“以后回答问题就以小组形式出现,得分也以小组为主,每个人要为本组而努力合作,如果小组中哪个同学稍差些,你们要互相帮助。凡是认真汇报展示、认真欣赏评析的小组都可以加分,到期末我们评出动感优秀小组”。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比原来大胆、活泼、主动多了。在课堂上,我经常向学生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真棒!”“你们是好样的!”果然,学生得到老师的赞许后,更加认真地听课,更加自觉地思考,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人们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每当成功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就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慰,即我们常说的成功感。让学生经常感到成功的快乐,会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主动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由此,我认为,正确评价、及时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的一种强化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
这是本人进行“动感”教学的一些做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多开动脑筋,巧妙创设“动”的时机,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扎实、更有效。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一定能够尽早养成。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