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用“四巧”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6088 浏览:191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其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质量的高低,“教亦多术矣”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语文教学有“四巧”,即巧提问、巧分析、巧穿插、巧用多媒体。
一、巧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一堂课提哪些问题,怎样提出,却大有讲究。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个常规武器,不容忽视,提问若过于简单,或过于空乏、过于烦琐、过于雷同,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仅不愿意回答,更妨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日出》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是如何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刻画的特点,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在对相关情节做了适当的补充介绍后,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节选的第二幕的情节,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几次大的冲突?是怎样发展的?李石清、黄省三指出了三条什么样的路?这些是出路吗?从戏剧冲突看,李石清、黄省三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使学生在逐一解决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认识到李石清狠毒、阴险、胆小怕事,同时也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的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把握了黄省三、李石清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便于他们在分析李石清与黄省三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显得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合适的切入点,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准切入点精讲精练,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激发了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巧分析
教师备课,必须花大力气钻研教材,要探求教材语文教育的价值,要当先生,先当学生,先学习教材,把教材驾驭好,不要照搬参考资料,将教材巧妙分析,避免枯燥说教,进行周密安排,求得良好效果。如讲《第一千个球》时,先讲第一部分,再讲第二部分,从分析中明白第二部分“慈父与恩师”是前一部分的因,进而在总结对比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语文教材课文比较多,有些课文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自读课文,可采用先学生自读,然后课堂讨论、评价、拓展,最后归纳小结的办法。还有文言文的教学,可先教师读,学生读,然后教师讲、学生讲,最后以学生讲为主。慢慢步入“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的境界。
三、巧穿插
课堂教学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等待教师攻璞琢玉,精益求精。作为语文教师,既要通晓教材,渗透知识,融类旁通,更要结合不同课文巧妙穿插,扩展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如讲《南京大屠杀》时,可先观看电影《南京大屠杀》,让学生了解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罪行。又如上《泊秦淮》时,可先观看电影,也可学一下《题临安邸》,还可补充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讽喻诗都一样蕴含着诗人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这种适当的扩展和巧妙的穿插,既加深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了课堂的节奏,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相辅相成知识迁移的良好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

中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运用生花妙笔,描绘了迷人的景物,描写了鲜明的形象,文章也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别样的情致。
比如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文章,描写的景物梦幻、神奇、优美、可爱,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幻灯片,让他们置身于课文带给我们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的绝美意境中;配乐朗诵这篇课文,让学生领略其中特有的情致。以此熏陶学生,使他们能获得课堂所带给他们的全新感受。要知道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就是教师的使命。学生们有了兴趣才会对此产生不变的毅力和探究的心理,才会越学越有味,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多媒体教学让我们所教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宛如现场的声音,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去学习欣赏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一动一静、一虚一实,情景交融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我们不断创新的一个课题,更是教师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我想,今后在教学当中找寻到更多闪烁着创造光芒的规律和方法,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停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