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管理方式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25251 浏览:1107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开展党建工作进公寓,是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内在需要。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公寓党建目标,努力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公寓党建队伍,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管理模式,竭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学生公寓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开展党建工作进公寓,是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内在需要,更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把公寓建成大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红色营地,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创新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不尽的追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公寓党建目标

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公寓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在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进公寓,是研究高职院校公寓管理新情况、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客观需要。加强公寓建设和管理,落实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公寓红色营地的创建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好党建工作进公寓,并使其与公寓安全稳定、文明文化建设、学生成长成才“三结合”。

二、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公寓党建队伍

开展党建工作进公寓,必须组织健全。高职院校公寓党建无固定模式,很多院校成立以党委委员为组长,学工部部长、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以及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中心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党建工作进公寓领导小组;以学工部部长为组长、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中心负责人以及公寓辅导员为副组长的党建工作进公寓工作小组;以各自然公寓楼幢为单位,成立党建工作进公寓活动小组,由公寓辅导员任组长、学生党员任副组长,成员含盖该幢公寓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从领导小组到工作小组、活动小组,再到配套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形成完整的组织机构,各队伍间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

三、拓展文化建设渠道,打造公寓党建平台

1.建设公寓“硬”文化,营造积极人文环境

注重学生公寓区的门厅、楼道“硬”文化建设,利用名人格言、警句的KT板等对学生进行提醒、教育、暗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加强楼层宣传栏、公寓宣传橱窗的建设和管理,让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时事政治、文明寝室创建、公寓评优推优以及公寓活动的开展情况等走近学生,以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感受中自觉砥砺品行,净化心灵。

2.创建公寓“软”文化、营造学生红色家园

在学校,学生思想和个性最张扬的地方是寝室,优良的寝室文明文化,将会对整个寝室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主题寝室、特色寝室等的创建、申报、评比、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品位和综合修养。
同时,举办丰富的文体活动。在配合分院为系统的学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并开展以公寓的楼、层、寝室等为载体的公寓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中存在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开展各种活动,使各不同寝室、楼层、公寓、班级和地区的同学之间加强联谊、促进和谐。

四、开展党日活动,彰显党建小组凝聚力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党建活动小组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围绕学校总体目标,阶段性地开展由党建工作进公寓活动小组承办的诸如“党员之家”“结对帮扶”“咨询服务”“我才我秀”等党日活动,力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

五、完善党员联系寝室制度、创新党建考评机制

一方面,推进公寓党建需要学院党委统一规划和领导,制订具体方案并落实教职工党员、干部下寝室的主题活动。安排每名教工党员及干部结对学生寝室,明确党员、干部联系的具体寝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下寝室活动。定时和不定时地联系学生,按照党员干部下寝室联系安排表、有效利用党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员干部联系寝室手册,使公寓党建的组织机构图、联系表、手册有机统

一、健全党员下寝室机制。

另一方面,重视公寓党建的管理考评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推行学生寝室的各项日常检查评比制度及先进党建活动小组和优秀公寓党建个人的评比,并与学生评比推优等相挂钩。由党建工作进公寓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党建工作进公寓活动小组进行定期考评。
参考文献:
全东峰.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模式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7(41).
鲍海忠.高职院校推进学生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实践探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新华社信箱: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2008(01)
作者简介:向竑:湖北省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教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硕士。
姚兰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 向竑:湖北省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 姚兰英:浙江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