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生学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理由及对策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2064 浏览:896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仍然有着着德育课程重教育性轻职业性、德育过程重片面性轻系统性、师资队伍建设重形
式轻建设等理由。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要采用“三全”育人,即思想政治论述课与专业课全课程
育人,教学者与管理者、学校与企业全员育人,学习、生活、实训和实习全过程育人。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德育
[作者介绍]曾萍(1977-),女,湖南株洲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探讨方向为高校德育。(湖南株洲4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项目重点资助项目“校企文化共融下提高高职德育实效性探讨”
的探讨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JGA200902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046-02
一、前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规模上获
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
育大众化的中坚力量,为国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同时,高职院校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即“培养一大批生
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和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课程设
置逐渐合理,专业逐渐符合市场的需要,质量在稳中求进,为我
国经济的高速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频繁
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工程质量理由等却反映了一个
理由,即部分企业和专业人员在过度追求利润的驱动下,丧失了
作为一名职业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反思当前的高职院
校学生德育工作,情况并不乐观,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
下,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有着的理由

1.德育课程内容上,重教育性轻职业性。长久以来,高等职

业教育在办学方式、课程设置、专业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按
照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随着办学定位的明确,近几年来
高职教育通过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注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
合起来培养,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已办出了自己
的特点。但大部分学校在学生德育培养方面,基本还沿袭着传
统的培养方式,即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学生一般品德知识的教育,
忽视了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特点——职业性,在内容上缺乏对学
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注重。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课程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这是目前全国高等
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通用的教材。但高职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
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自己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有
所认知,否则职业素养的养成以何谈起。而这本教材有关职业
道德的内容只有一节,讲述的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具有
一般性。但每个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具有其特殊
性。比如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汽车修理工职业道德要求就不一
样,除了两者都需要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一般要求外,教师还
有义务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等特殊要求。

2.德育教学过程上,重片面性轻连贯性、论述和实践脱节。

学生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
的学习、生活、实训和实习等各个方面,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全
方位地参与。近几年来,大多数学校逐渐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
并把学生品德的培养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除了继续加强思
想道德修养课的主渠道作用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活动对学生
的品德进行渗透教育。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
就业率,扩大学校的影响,维持学校的生源,强调学生与市场的
零距离,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压缩人文
课程,加大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的课时。尽管这些学校的
教学都提出要以德育为先,但基本上流于口号和形式,出现了理
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教学与育人分离。教育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教学,二是育
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谓教师,古人言“传道授业解惑
也”,即教师首先是传授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其次才是传授专业
知识和解答疑惑。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也越来越细化,教
师的职能也呈现出细化的现象,即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分
割为传道和授业解惑,出现了教学和育人分离的现象。而学生
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连贯的过程,它的形成
与进展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进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然而在学
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有些老师未能很好地注重学生四个心理
因素培养的连贯性。一是论述讲授缺乏深度,有些老师为了迎
合学生的需要,采用放视频、讲笑话、讲故事等方式。这种教学
虽然活跃了气氛,满足了学生的感性需要,但未能引发学生的深
度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我们称之为“市场化教学”。二是缺乏以情感上去探求
学生的需要。情感与人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情感是认识转化
为行为的催化剂。德育教师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每一个学
生,产生师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以内心深处对所讲论述产生认
同感。三是感知与实践的脱节。知、情、意是思想意识方面的,
属于精神层面的,而道德品质不仅是一个主观意识范畴,也是一
个客观实践范畴,是主客观的统一。知、情、意最终都是促成学
1[3]

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而行为的养成不仅需要德育教师在教
学中采取多种实践活动,同时还需要学校、专业老师、实习单位
和家庭的多方位协作配合。

3.德育师资队伍上,重形式轻建设。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

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支持,如
规定每个学校必须在学校经费预算中单列专项经费拨给思政教
学部,并按照
1

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了专职辅导员等。广大高
职院校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创造了许多德育工作的好经
验。学校德育在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工作中出现“一手
比较硬,一手比较软”,重形式轻质量。如有些学校认为思想道
德修养课是一门没有专业技术含量的课,任何老师都可以上,因
此让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兼课,或将没有课上的老师在没有进
行任何培训的情况下安排上这门课。部分学校为了节约成本,
减少甚至取消思想政治论述课专业教师的引进。一些高职院校
的思想政治论述课部就像个“综合部”,其中有大学语文、高等数
学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也欠合理。有些高职
院校尽管在形式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备了专职辅导员,但队
伍的结构上欠科学欠合理。首先,辅导员队伍低龄化。一支合
理的辅导员队伍应该由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教师组成,但
是目前大多数辅导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留校生担任。由于
他们年轻,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当遇到大学生许多理由如心
理理由、家庭理由、学业理由时有点手足无措,这时需要有经验
的老师帮助和提携。其次,高职称的辅导员教师缺乏。由于
对辅导员的工作认识的偏见,具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不愿
意当辅导员,认为这种工作不如专业老师,受不到学校的重视
和学生的尊重。有些当了辅导员的教师,由于感觉没有前途或
不体面,想方设法继续进修,或以其他方式想方设法离开辅导
员岗位,去当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造成了辅导员队伍
不连贯。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

道德不仅是一种对人的外在规范,更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
它不仅可以为社会和企业带来效益,它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
进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道德当做一种资源,尤其是在当代
中国职业道德屡屡触碰底线的情况下,把道德当做一种稀缺资
源来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并与合作的企业达成共识。因为学生
的全面进展不仅是学校长期办学的生命线,而且学生良好的职
业道德也是今后企业立于市场的信誉保证。针对上文提到的三
个方面的理由,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
和师资队伍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善,做到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
和全过程育人。

1.实现以思政课为主渠道、其他课程渗透,思政课与专业课

全课程育人。校企合作共同的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高
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的“两高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除
了在专业课程要突出教育性和职业性的特点以外,在其学生德
育培养方面也应该注重学生一般德育知识和相关职业道德培
养,将学生“两高”教育真正贯穿至学生的全课程。首先,继续发
挥思想道德修养课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人生价值
等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时期,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指导
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策略教学论文浅析理由和解决问
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次,高职院校的人
才培养具有与本科院校不同的特点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
标定位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实践技能尤
为重视,而与实践技能相匹配的职业道德素质决定了高职院校
学生德育培养的特殊性。为此,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基
本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外,还应该根据每个行业的职业道
德要求的不同,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细则,
穿插在专业课和实训课中讲授。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分为德育论述课程和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课
程,并需将其纳入考核评价系统,作为与专业技能考核一样,同
样分为相关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法律知识笔试和职业道德的运
用两方面。
目前,关于专业技能资格考试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考
核和认定的程序,职业道德和相关职业法律都还未纳入专业技
能考核中,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法律的讲授在大部分学校还是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讲授,没有被单独纳入各专业课程中。校
企合作除了在合作办学、合作进展、合作就业达成共识之外,在
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也要加强合作。双方必须将学生的道德
素质的养成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可共同
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如许多院校的专业老
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教材范围可以由过去
的专业知识扩展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内容方面,比如教材可以
把企业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革新意识和团队意识
等企业的核心价值融入课程中。另外,双方还可共同编写相关
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手册,并将其纳入了考核评价系统,学生除
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考试之外,还必须通过该专业相
2[3]

关职业道德考试,由此达到了全课程育人的目的。

2.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实现教学者与管理者、学校与企

业全员育人。为了将学生真正培养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两高
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打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学生素质的培养
是两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事情,其他老师只要管好教学和管理就
行的思想。必须树立把学生的素质培养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和管理环节中。高职院校需要采取“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一
支由德育老师和辅导员为主,其他老师如专业课老师、管理人
员、企业人员为辅的育人队伍。在两课专业老师建设方面,适当
引进马克思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师,并同时采
取校内教师参加培训等方式,以此来提高了队伍的论述水平。
为了让专业老师认识到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量,同时为了
让辅导员队伍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老少中师资结构,高职院校
可采取以辅导员为主,以专业老师为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如规
定讲师、副教授、教授都必须担任一年的班主任,协助辅导员的
工作,为避开流于形式,需要规定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必
须在校坐班。高校行政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与学生打交道的
机会不多,难免会出现管理与育人脱节的现象,为了让管理人员
意识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高职院校
可采取“一对一”的“人生导师制”的方式,让行政管理人员也参
与育人工作中。职业院校的学习非常灵活,除了校内课程学习,
三年学习中还有半年至一年在企业中实习,过去实习只关注了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并未引起企
业和学校的重视。然而学生实习是学生高技能和高素质培养过
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实验和检验
场所,为了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过去德育论述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需
要制定实习期间职业道德考核表。由院系专业老师和企业人员
共同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掌握和运用进行考核,
以而有效实现学生德育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
一种行为习惯,真正做到符合社会需要的“两高”型人才。

3.将育人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训和实习全过程。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即德育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一定思想道德品德为
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社会主义
学校的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对年青一代的德育
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
者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认识、体验、践行而形成受
教育者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规范,进展其品德心理,培养品德能力
的教育过程。概而言之,道德教育过程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
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学生的德育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复杂
的、长期连贯的过程。不是仅仅靠几节德育课就能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品德,它必须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课外活动、实习等方
面。因此,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德育心理结构的连贯
性。当前学生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对多种
思潮和社会所出现的理由,学生会对书本所讲述的内容与现实
所呈现的理由不符而感觉到困惑和迷茫,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
的思想理由,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论述来透过现象发现理由的实
质,以而利于学生道德思维的进展,使受教育者实现以知到行的
转化。然而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认识—认同—信念
—践行的反复过程,正如同志指出:往
“一个正确的认识,
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
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因此育人的工作者
需要运用整体的观点,掌握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的心理结构特
点,将育人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习的方方面面,才能
促使学生高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探讨,2006
(12).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