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培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培训深思题目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29850 浏览:1349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师成长的历程是漫长的,许多教师在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能力的提升、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与新课程要求存在很大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培训;问题分析;方法探讨;主动建构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全省铺开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追寻过去的足迹,回味改革的困惑与艰辛,一路走来,我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收获的欢乐,广大中学教师在课改大潮中,如沐春风,乘风破浪,不断进取,发展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可以说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但成长的历程是漫长的,许多教师在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能力的提升、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与新课程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培训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问题分析

1.部分教师思想观念保守,缺乏积极参与培训的动因

观念决定理念,理念支配实践,观念作为积淀在教师头脑中的意识,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不断强化,往往根深蒂固,加之高考制度、教学评价、社会关注的惯性思维影响,致使许多培训经常流于形式,甚至年龄稍大的教师还有畏难情绪,企图等、靠、磨。在平时教学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我行我素,培训与日常教学严重脱节,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法律是神圣的,制订出来不执行还不如不制订,因为会使公民产生蔑视感。”不论教育理论多么科学,培训专家多么努力,倘若不能改变教师的理念,那培训只能是画饼充饥,徒劳无益,制约着培训效果的转化与推广。
2.许多培训组织模式单

一、培训方法简单,培训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

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建构;重计划,轻效果。传统的接受式培训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一脉相承的。培训者是教研活动的计划者、决策者、主持者,是活动的主角,被培训者只是被动的听众、观众,所获得的都是被培训者强行“灌入”的,缺少主动的认知建构,缺少深入的理解质疑,缺少全面的互动交流,缺少针对性的典例示范。因此被培训者的认知全部是中性的、封闭的,即使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文字游戏、虚拟互动、情景模拟,缺少真实性。加之网络技术保障难度大,管理监督更是流于形式,致使教研培训的实效大打折扣。

3.个别管理部门新旧体制并存,对培训关心支持不够,培训保障力弱

新课程实验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齐心合作。而现实表明,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对课程改革还很陌生,对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表现冷漠,在高考评价制度没有大的改变下,他们只关心结果、只看重当前利益,不关心过程、不看重长远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课改的进程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热情和决心。另外,在实践中培训往往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时间紧张、实践引导不足、培训问题不切实际等,这一切都制约着培训效能的发挥。

二、方法探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使教师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呢?

1.创新机制,扎实推进,转变教师发展理念

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新时期教育理论和课改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全新的转变。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培训对象上,要求全员参与,强势推进,分步实施。领导成员要高标准要求,全方位学习,尽可能参与国家、省级专项培训,加强学习提高,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看得准、指得出、落得实,为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奠定管理基础。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如全省组织的“国培”、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专家讲座、课堂展示、课例研讨等,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要完善制度,制定培训方案,建立激励性学习机制,督促检查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成果。多方努力,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考查机会,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边学边干,开展课题研究,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2.主动建构,互动体验,提升教师培训效果

人文主义课程理念呼唤着全新的研训方式,它倡导平等的沟通,提倡积极进取的自主建构,提倡和谐互动的真实体验,从而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1)专家讲座与参与式培训相结合
初期培训可以多采用专家讲座引领的形式,主讲宏观理论,整体转变教师理念,使受益群体达到最大化,但在深入培训中应多采用参与式培训,从微观上解决具体问题,培训者由理念知识的传播者、呈现者变为教师自主发展的合作者、促进者。实行参与式培训,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互相倾听彼此的声音,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平等参与,相互尊重。
(2)案例培训,建构认知过程
案例是产生新的教育理论的沃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可以来源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学生,最主要的是引入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案例研讨中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展示分享来实现培训知识的全新建构。
(3)培训、教学、研讨一体化
结合学校“五个一”工程,即教师每天写一则教学反思,每周自学一篇高中新课改的理论文章,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发表一篇教学论文。将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示范交流、教师论坛、外出学习等活动统筹协调,立足课堂,服务学生,探索创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切实将教、研、训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率。

3.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

中学教师由于受到教学工作时效性特点的限制,教研培训往往受资源、时间、信息、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因而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导,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保障
没有一定的组织,任何管理都是一句空话
学校搞研训,领导的理念和决心是关键中的关键,领导带头就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活动、论文、讲座等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其能在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中拼搏奋进,脱颖而出。
(2)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信息资源、图书设备、校际交流、专家引领是教师培训的主导资源,而这些资源优势的发挥却需要整体的规划和运作,各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团体只有密切合作,资源共享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推进。
(3)经费保障
把培训经费列入各级培训预算,专款专用,在培训资料征订、活动津贴、成果奖励方面要保证培训需要,甚至可以吸纳社会资金,超前规划。
(4)时间保障
学校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教师培训学习时,如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制定时间投入制度,甚至把培训研讨时间折合成教学时数按工作量标准记入考核,为教师培训减负增效。
新时期的教师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充电,一辈子受用”的现象已成明日黄花,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培训,学习新知,才能保证“水质”的清新,让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满足学生汲水的需要。为此,我们只有以创新的精神、理智的心态和求实的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在培训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将新课程实验工作推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朱汉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