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考高三数学备考“3+1”立体交叉方式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5264 浏览:139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进行高三传统三轮复习模式下普遍存在“前松后紧”或者过早地运用“题海战术”,从而学生的潜能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如果在这种模式下加以突破、改进,势必会提高考生的效率.本文就是在传统三个复习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另一个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三轮复习中,虽各有侧重,但是要互相渗透,这就是我所称的“3+1”立体交叉复习模式.其出发点是“基础知识复习”中定期安排适量的“专项能力训练”,“专项能力训练”中适量安排一些“考前+模拟限时训练”.这样做,可以避免阶段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种“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整个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事半功倍,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模式;关键点;针对性
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我们多年来都是采用三个阶段进行的复习模式,即三轮复习模式.具体地讲,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至第二年2月中旬,为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复习课本基础知识;3~4月中旬为第二轮复习,注重专题训练;4月下旬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模拟高考,进行实战演习.据我所知,全国许多地方,虽然在时间上安排有所不同,但也都是采用这种复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科学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做法.一种是第一轮复习占用过长时间,导致整个复习安排“前松后紧”,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能力训练;另一种是忽略了双基教学,过早地运用“题海战术”.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我所采用的不单纯是上述所说的三轮复习模式,而是“3+1”立体交叉复习模式,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更加的理想.
所谓“3+1”立体交叉模式,就是强调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另一个阶段的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在三轮复习中,虽各有侧重,但是要互相渗透.或者也可以叫做“3合1”!例如,在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复习中,定期安排适量的“专项能力训练”,在第二阶段的“专项能力训练”中,适量安排一些“考前+模拟限时训练”.这样做,可以避免阶段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种“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整个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事半功倍,很显然,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双基教学”不能同“能力培养”截然分开,同时能力培养也不能脱离双基教学而独立进行.比如,在第一轮“双基复习”中,有不少教师抱着传统的复习套路,满足于对高中数学课本所有的语言点,不分巨细,搞单元过关.我称之为“地毯式轰炸”复习法.可是,实际效果呢?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讲解;另一方面,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其实,即使我去听这样的课时,感觉也就像是在听“催眠曲”一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个后果是,第一轮复习占用了大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量的宝贵时间,甚至挤占了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时间,造成整个高三数学复习工作“先松后紧”,十分被动.而且,每次质量检测,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学生也觉得每次考的都不是自己所复习的,如此下来,连一些“尖子生”也会另起炉灶,自己复习.我向来反对这种“满堂灌”和“炒剩饭”的做法.它忽略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作用,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同时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但是,我并不是说要反对复习基础知识,反对单元过关测试.相反,我是十分重视“双基教学”的,其关键在于用何种方法复习更有效果.例如,对于“尖子生”,即我们所说的“重点生”来说,完全可以采用“学新忆旧法”复习,即:放弃复习统编课本,而继续学同等水平的新材料(比如说学“空间向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归纳整理旧知识.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也有一些教师采用另一种极端的复习方法:“以练代讲”,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让学生做大量的复习题,而完全抛弃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和总结.我认为第一轮复习不适于采用这样的“题海战术”.因此,第一轮复习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要把握好“双基复习”的“度”.高中数学教材上的东西只是基础,高考很少单独去考一个知识点的.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一节课复习几单元的内容.可能有的教师说,“知识点那么多,一节课根本不够用”.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措施有两个:首先,教师在课前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对知识点进行排队,放弃一些次要的语言点和已经复习过的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其次,把重点复习内容编印成讲义,事先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快节奏”,也促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复习”,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因忙于记笔记而漏听要点.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所编印的“讲义”不能抄袭现成的教参或辅导书,也不能用老教案,而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高考重点重新编写,加强针对性,只有这样,“讲义”的“含金量”才高.
第二,根据“新课标”“任务型”教学理论,创造性地把单调无味的复习变成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课堂活动,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有全体学生参与的“群言堂”,变学生的“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课堂复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整个复习活动的“主体”.具体方法是教师在编印课堂讲义时,不要对语言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要创造性地把复习内容中的考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设计成不同的练习或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和总结,教师进行指正和点拨.教师的讲解一般不超过25分钟.
第三,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应适量安排“专项能力训练”,而不应该完全等到第二轮复习中进行.因为,在双基复习的同时,能力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有些老师说时间不够用,但我说,只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课堂复习教学的话,每周可以腾出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能力培养”.同时,第一轮复习,学生往往要做一些同步练习.那么,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练习进行“专项能力训练”,并适当地进行“技巧点拨”,而不是简单地对答案.这样做,正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时升华为解题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其关键点在于:根据高考新动向,好好把握训练要求.例如,近几年函数题多是用导数来求解,那么就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训练并加强“技巧点拨和总结”.同时,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高考实战要求进行限时训练.而且各个专项的训练时间应根据高考的变化和学生实际而调整,不可平均分配时间.特别在第三轮复习,多数老师的做法是采用比较权威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我主张“剪刀+浆糊”,即自己拼题,而不是拿一份整套的试题去训练学生.同时,我认为在第三轮复习中,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知识上的漏洞要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在必要时回归课本,这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一轮复习,包括第二轮复习,或是第三轮复习,我都反对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但我主张教师“跳入题海”,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对所用材料精挑细选,才能在浩如烟海的高考模拟题中筛选出“上乘之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之,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认真研究,采取对策,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有高效益的回报.
【参考文献】
韩保席.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看法[J].数学教学通讯,2004(4).
林崇德.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