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逆反心理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理由及疏导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18 点赞:32482 浏览:1468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影响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些不良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观念。
第一,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环境,这种环境如果有缺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些父母不和、离异或父母长期在外造成子女无人管教、无人关心,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不协调或不堪重负,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迁移到学校来。再有,一些家长身上的不良思想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第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青少年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否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再次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第三,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网络)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刁;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及制作节目的连贯性,使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而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逆反心态的形成。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社会所不能忽视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学校、社会,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下面就谈几点疏导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方法。
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
作为学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要采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先易后难、逐渐推进,对于青少年的反应,经常察言观色、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调适。这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这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表现。因为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德育工作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从浅层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权利,让孩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例如:参加乒乓球、篮球兴趣小组,参加美术、舞蹈兴趣小组,或者声乐乐器类活动,这都有利于给孩子心理解压,轻松快乐的生活。还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孩子思想的合理成分,要肯定孩子正确的观点,补充家长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与孩子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