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点例谈为历史课堂加点“料”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5622 浏览:179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史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新授课中有效地运用史料能够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和思维性。笔者以《明清君主专制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加强》一课为例,从故事史料,鲜活生动,激发兴趣;影像史料,形象直观,感知历史;文字史料,信息丰富,提升能力三方面谈史料在新授课中的运用,同时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真实性原则、适切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关键词:史料;新授课;运用
1992-7711(2013)03-055-2
历史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所学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在时间上有已逝性,在空间上有不接近性。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经常认为历史是一门遥远的、难以感知和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学生经常是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史实,接受老师总结的历史结论,缺乏学习、探究的主动性。长此下去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学科能力的提升。不能更改的是历史,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在新课程理念下不妨让我们教师学学厨师,为历史课堂加点“料”,把“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史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新授课中有效地运用史料能够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和思维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活历史思维。下面笔者就以《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一课为例来谈谈史料在历史新授课中的运用。

一、故事史料,鲜活生动,激发兴趣

所谓“故事史料”,指的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史料。故事史料能营造鲜活的历史场景,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万千气象,并能有效地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其探究思考。
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新课导入中,笔者就为学生讲述了两汉至清朝大臣上朝礼仪变化的故事: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设问:从两汉至明清官员上朝礼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故事得出官员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实质反映了官员的地位不断下降,而皇帝的地位越来越高,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通过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影像史料,形象直观,感知历史

历史影像资料形象直观,很多历史事件、场景的重现可以让枯燥的如压缩饼干的教材立体化起来,触摸到历史的脉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知。
在讲授“军机处的设立”一目时,笔者就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台纪录片《故宫》中的片段,解说词如下:
“乾清门广场西北的一排房子就是军机处值房,我们发现,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的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这条路,但是御膳房院子里的宫墙上,依然留有疑似通道的痕迹。
无论是哪一条路,从军机处到养心殿只有50米的距离,使皇帝能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皇帝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记忆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这中间只需一个时辰。上谕经皇帝首肯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书由军机处下发。
军机处根据公文紧急程度,规定传递速度,标“马上飞递”的:日行三百里;更紧急的:写四百、五百、六百里。驿站换马不换人,一路飞递,送到地方官员手中。
这样: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在军机处逐渐成为新的政务枢纽之后,努尔哈赤以来的议政处也就渐渐形同虚设。
同样是行政中枢,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过程,也是权力向皇帝集中的过程。”
通过此段影像史料,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军机处的地理位置及陈设,了解军机处的运作程序,从而得出军机处“简、速、密”的特点,以及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上传下达”的特点,并且有助于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三、文字史料,信息丰富,提升能力

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包括日记、报告、回忆录、著作、典籍、诗歌等。纵观这几年的高考,历史高考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管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选用大量文字史料。文字史料信息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等。
在教授“内阁的创立”一目时,笔者提供了以下三则文字史料: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阁臣)其职务也只是承上启下,发布命令而已……宰相与阁臣还有很大的不同……宰相具有执行权,遇事都可奏而行之,甚至事毕之后方上奏明也是常有的事;而阁臣则只有遵从皇帝的旨意,拟出具体办法,待皇帝批准后方可颁行。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设问: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权力来源、职责两方面比较内阁首辅与宰相的区别。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最后形成答案,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提升。
在高一新授课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笔者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真实性原则。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写到:无论做什么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更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是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有害。所以,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之前,必须对史料有所甄选。
2.适切性原则。史料的选择和应用要适应:(1)教学的需要。不能为了用史料而用史料,史料的运用是要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化解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2)学生的学情。史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多样性原则。史料的形式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包括文字、图片、实物、影像等等。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也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形式的史料。比如针对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教师可以选择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影像,对于高三的复习课可以更多选择信息量大、有一定难度的文字史料、图表等。
给历史课堂加点“料”,还历史以真实,还历史以精彩,让“枯燥无味”的历史变得“有滋有味”,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