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几个如何走出英语教学中几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3914 浏览:90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名师工作室”网络研修工作汇报会,会上有不少老师就现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就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与大家商榷。

一、误以为严师必能出高徒

过于注重“精英教育”。为了应付中考、高考和竞赛,为了出“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任意拔高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堂堂过关、课课过关、人人过关”等提法和做法,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不堪重负。
“严师出高徒”这一中国古训强调的是严格要求,这原本没有错,我们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是一些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严格要求”,以为越严格越好,熟不知人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过分严格反而会毁掉一个学生的前程。这个“严”的尺度主要出自教师的主观,而忽视学生的客观。正确把握“严”的程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Krashe“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观点,教学输入的质和量应该是“i+1”,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对严格尺度的把握。“i”是指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或原有的基础,从这个客观出发,我们要科学地考虑“1”,使教师把握好合理的“严格”尺度。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掌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通过一堂课就能消化和巩固的。

二、误以为失败必定是成功之母

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评估和命题出卷时喜欢出怪题、偏题和难题,设置种种陷阱,不让学生轻易“过关”,唯恐学生骄傲自满,唯恐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其它学科所占。
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教师试图让学生通过体验失败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他们以为“失败”能孕育出“成功”。这种方法偶尔为之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让学生经历过多的失败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心灵。相反,一次成功往往会使一个学生终身难忘。因此,我们不妨转变一下观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念,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三、误以为死记硬背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

这是现行英语教学的真实写照,不少人以为学习英语没有诀窍,死记硬背就是学好英语的硬道理,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况且父辈母辈学英语也是这样过来的,因此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一课,学了就要背,把那些活生生的语言变为死记硬背的教条,其结果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学生学得苦,学得累,甚至使学生失去学英语的兴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俄国教学家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诚然背诵是英语学习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他们负担”。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实物搬进课堂,设置语言环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正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启发。

四、误以为老师讲得多,学生就能学得好。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总以为自己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关系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误以为教材就是圣经

有些老师过于注重课本,总认为教材是不可变的,课本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从现行使用的教材Go for it以来,许多教师抱怨生词太多,阅读量太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于是,便采取加班加点,或减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等措施,设法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唯恐少教一篇课文,或少讲几个单词会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静止和绝对地看待课文是不正确的教材观。
正确的教材观应当是:课本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量力而行,这个“力”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行”就是增、减改编,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六、误以教案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于依赖教案,严格按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课堂提问时,教师循循善诱,极力把学生的思想纳入自己教案的“轨迹”,如遇启而不发的学生,弃置一旁,请出“高手”代其回答了事,以保证课堂教学顺畅,教学任务按时完成。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案为本的课堂教学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写在教案上的任务,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至少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真正帮助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只是考虑和关注自己的教案,而不是自己的学生。
以上是我对当今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正是有了这些思考,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诸多改进,深深体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学质量也就高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