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堂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站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13961 浏览:583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视学生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创设高质量教学。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重要问题,以更好的实现新课改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情景教学;优化;导入;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小学是学生接触知识的起步阶段,教师应该做好小学生的启蒙工作,以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带给小学生美的教学感受哦,实现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心态,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以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进入课程的学习,以期使教学春意盎然。如何精心的创设一堂堂好的数学课,更好的优化数学教学呢?

一、重视课堂导入

小学阶段,是重视孩子好奇心的阶段,利用这一优势,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使他们在一开始就用有无限的渴望来进行知识的求知。运用在教学中,一堂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他们求知,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立足于教学阶段的特殊性,故事这一因素的应用,贴合小学生心理习惯,从他们的兴趣点——故事,入手,势必会得到孩子的喜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间寻找一些童话故事,将数学知识穿插进去,来讲述给学生听,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形下进入课堂。如,我将数学概念:质数和合数作为故事主人翁的名字,讲述,质数与合数比赛的故事,故事里拿数字设计裁判、质数队、合数队等角色,并设置问题——谁输谁赢,给学生们讲他们比赛的故事,让小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故事,无形中小学生就会被故事所吸引,对于故事中的主人翁的结局会怀有满心的期待,就这样,带领他们以强烈的想看结局的求知进入课堂教学,轻松,效率。

2.以生活实例的形式导入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优势,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带着生活情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生活化,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亲近感,消除对新知识的隔阂,以便于对新知识更好的理解、消化。如,讲解“终点”和“中点”的概念时,学生经常会混淆应用题中的这两个概念,我就点名让两名同学走上讲台,规定为学生甲、学生乙。在大家面前表演放学回家的情景,我事先设置学生甲家与学生乙家的位置。学生甲家在中点,学生乙家在终点。让两位同学分别站在自己家跟前,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两家的所在,分辨中点和终点的距离概念。

3.设置疑问问题导入

疑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合适的调味剂,能激发学生自身潜在的求疑意识,以便更好的去接受、理解新知识。教师应注重疑问的设置,要做到疑问的有趣性,始终围绕这小学生年龄段的实际性。如:学习单位概念时,设问题:自己身高是多少?是厘米还是米,如果换成米会是怎样的情况,换成厘米呢?让学生区分概念,以更牢固的掌握。

二、合理安排练习题

练习是对知识的一个再认识,是对课程的巩固,是对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发现途径和解决途径。无论课程怎样改革优化,都少不了练习题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练习题的把握,使练习题的设置恰到好处,对学生起到必要的作用。
1.练习题应难易有度。首先教师应该对班级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以便在选择练习题时可以对症下药,既不疏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不偏袒学习占优势的学生。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2.练习题应富有趣味性。这一点是完全针对小学阶段的实际状况。学生年龄小,总是要选择一些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用游戏的方式带领他们面对练习题,避免了学生厌烦心理的产生。
3.适当安排开放性教强的练习题。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也是往往被大家所忽视的。开放性的练习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师利用这些开放性的练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避免思维的单

一、刻板,摒弃传统教学产生的弊病。

三、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走进学生,学生走进学生。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现象,使教学的过程由过去的单向性转变为双向互动性,将教学上活。有了课堂的互动,学生们能更全面的去接触问题,思考问题,对知识的理解能真正透彻,使教室里呈现一片学术交流的盛况。
1.师生互动。教师走下讲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改善与学生的关系。多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发言,鼓励学生阐述观点,激发他们的勇气,实现师生互动,消除沟通的隔阂,教学起来便会得心应手。师生关系改善了,学生也就愿意开口向老师提问题了,从而使隐藏的不可行性变成了可行性。
2.生生互动。启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学会本身就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观点讨论,看谁对问题看的更透彻。就这样,学生在理解了自己掌握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精华,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他们的关系,让他们在关心学习的同时,能关心人本身,使教室成为一个大社会,真正的成为一个大集体。
参考文献: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8
林勋.《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探微》.小学数学教育.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