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课程,地方高校大类招生方式下“平台+模块”课程系统构建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8988 浏览:268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浅析了大类招生培养、平台课程系统构建的内涵及现实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并以宿迁学院为例,提出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方式下“平台+模块”课程系统的构建路径及应注意理由。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大类招生 “平台+模块”课程系统 宿迁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26—03
[作者介绍]周莲芳,宿迁学院教务处教务行政科助理探讨员(江苏宿迁223800)

一、大类招生培养方式的可行性浅析

(一)大类招生——高教领域的新尝试

按大类招生,就是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按学科大类制定教学计划的一种招生方式。前两年按学科中各专业培养规格的共同要求进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后两年再根据学生意愿、教学资源、社会需求及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分流并组织专业教学。
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进展有着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高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实行按大类招生,可以简化招生程序,便于学生选择感兴趣和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办学方式尚在探讨中,一些高校在论述认识上仍较模糊,在实践中有着跟风跑、贪大求全、忽视事物关联性等现象。譬如,有的新建高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有着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原有课程设置不够灵活等理由;在实施大类培养方式时多以地区实际出发设置口径较窄的专业;多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的岗位针对性过强,以培养运用型人才为主,实行“大众化教育”等等。如此种种,显然有悖于高校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初衷,不利于革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在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方式时,既要坚持因地、因校制宜,又要坚持全面、科学推进。

(二)宿迁学院大类招生培养方式剖析

宿迁学院是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地处苏北经济洼地,实行“省市共建、八校联建”的办学体制。该校基于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探讨型大学的进展方向,在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方式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和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由于所处地域的典型性与办学方式的独特性,其按学科大类进行模块化培养的课程系统建构对地方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宿迁学院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条件

(1)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学院立足苏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目前状况,充分考虑联建高校专业优势和人才市场需要,兼顾考生意愿和学习能力,重点建设地方性强、运用性强的学科、专业,形成以优势学科和特点专业为核心,多科性、运用性、高柔性的学科与专业系统。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将同一学科门类的各个专业向相联系(部)集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2)专业化、特点化的人才培养案例。根据宿迁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案例修订思路,各专业公共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由所在系(部)统一设置并安排教学计划,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模块设置充分体现各专业特点。与之相适应,学院不断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教学管理方式,完善以学分制为手段的弹性教学制度,允许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读学分。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发表论文、获得科技与发明专利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奖等获得革新学分,并可以代替部分选修课学分。
(3)高质量的学科基础教育保障。在大类招生培养方式中,低年级“大类培养”需要高校具备高质量的基础课,以提高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的水平,高年级“分流培养”则需要学校具备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系统,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八校联建的独特办学方式,使宿迁学院显现出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互补性特点。目前,学院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革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已处于同类高校领先地位,其中由联建、外聘、本院相结合组成的师资队伍便是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方式的有力保障。

2.宿迁学院大类招生实施规划

宿迁学院目前设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2008年,宿迁学院针对自身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的人才目标定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教学培养思路,率先在经济贸易系实施按大类培养方式。目前,根据八校联建的办学目前状况和专业布局,又积极酝酿将招生大类扩展到社会服务系、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等大类,逐步在校内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按专业大类招收培养方式的可行性”也已成为宿迁学院教改立项的重点课题之一。

二、大类招生培养方式下“平台+模块”课程系统的建构

(一)“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系统定义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
具体实施“平台+模块”课程系统时,坚持“加强通识平台,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方向模块”,不断扩大能力培养型课程比重。

1.强化通识教育,分类、分级设置公共课程

“两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系列课程组合成的公共必修课程平台系统,突出素质教育,强调整体优化。虽然全校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统一,但难度要求不一,因学生基础水平相差较大。在各类教学资源优配下,排的总和,是培养方式案例的实质体现。课程系统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案例中的课程构成、各门(类)课程间的比例以及课程如何进行组织”,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管理方式的综合体现。
在“金字塔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系统中,“平台”指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三大类,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平台课程一般占学生毕业所需总学分的60%;“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学术科研项目、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模块”加选修课占总学分40%左右,是对全校所有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平台+模块”的组合,在课程设置上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进展的共性要求,又进展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在共性与个性上的整合”,具有革新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

(二)宿迁学院“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系统构建思路

地方高校“平台+模块”课程设置应遵循立足基础、文理并重、数量精少、便于管理的原则,强调课程设置的学科交叉、整体优化和动态进展。宿迁学院在前期探讨实践的基础上,于2009年制订了新的本科大类培养案例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并于近两年逐步推广实施,其突出的特点便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系统,实现学科水平的不断提升。
宿迁学院按性质将整个课程系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主要包括四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每个平台下面可分若干模块,模块中包括若干课程群。原则上,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分安排,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30%。
宿迁学院大胆实施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规定“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作为其学科基础课程,不同系根据本单位的要求,相应地按A、B、C等选择一个类别,实施分类教学;将“大学英语”、“计算机”实施A、B班分级教学,即学生入学后组织水平考试,按考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英语课程实施文理交叉分级教学以后,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以及四、六级通过率均显著提升,2010级文、理科A班学生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99%以上。

2.优化人才培养案例,构建大学科基础平台

地方普通高校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人才招生培养方式,应本着宽广、深入、交叉的原则,充分融合各专业的共性构建大学科基础平台,而首要任务便是优化人才培养案例。以2008年开始,宿迁学院优先选择学科布局合理、学科基础雄厚、教育教学条件好的经济贸易系进行大类培养方式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试点。该系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五个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和经济两大学科门类,前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划相同课时达1884以上,在学科基础方面具有极大的相通性和相似性,完全具备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基础条件,培养进程十分顺利。

3.打造特点精品,夯实专业课程平台

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按照突出专业内核、追踪学科前沿的原则构建主干课程,按照灵活专业方向的原则构建模块课程,以而凸显课程和知识的实践性和运用性,为学生培养专业特长搭建平台。宿迁学院在构建学科大平台的基础上兼顾各专业个性构建学科专业平台,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精品课程,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0级人才培养案例又进一步整合、精简专业课程,重组专业必修课程系统,倡导以讲座或专题形式开设16学时及以内的“微型课程”、“单体课程”。此外,学校还不断鼓励教师开新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课程。
4,加强实践运用,培养革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运用型、革新型人才的需要。宿迁学院在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上,以基础、提高、综合三个层次设计实验项目,按照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社会实践五大模块构建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并选择经济类々业和机械类专业进行试点。实践中,准确定位五类课程子系统在课程系统中的功能、地位及相互联系,并以整体上科学把握课程门数和学时、学分分配比例,使课程系统更具系统性、革新性和灵活性,切实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规格要求,使“平台+模块”课程系统达到整体功能上的最优。目前,学院大学生实践革新训练工程正在积极筹划中。

三、“平台+模块”课程系统构建的路径

(一)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

地方高校应在已有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基础上,将平台课程实行归口管理,每个学科专业划定一些“最基本、最有价值、最为核心”。的课程,作为学科专业的平台课程,并加以重点建设,确保学生知识基础和专业规格。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策略教学论文的学习与训练,努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进展与综合提高。要启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聘请本学科资深教授担任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重点建设基础较好、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专业课,使之达到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二)适应学生个性化进展需求

地方高校要在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点的选修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进展,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灵活选择专业方向与选修课程的机会。一是要通过实施平行的通识与基础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论述和丛水技能的基础上,理性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二是要通过柔性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让学生结合兴趣、志愿和人才市场需求,灵活地选择进展方向,以增强就业的广度和适应性,进一步扩大多种规格的选修课范围,开发具有地办特点的专业任选课程。三是要通过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内学时总量,为学有潜力的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系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有利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程系统整体优化

地方高校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共同基础课程,要加强内容和系统上的统筹和协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平台搭建与模块设计:进一步理清各门课程之间先行与后续、基础与专业、论述与实践的辩证联系;注意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科积累和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要鼓励学生义理交义选课,旨在拓宽基础,消除专业偏执,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以进一步将大学本科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引向深入。

(四)构建科学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

按大类招生培养的高校还要以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管理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机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作为支撑。如要积极推行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核心的学分制,逐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师制,修订以弹性学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籍管理规定等。当然,“平台+模块”课程系统的实施,还需要质量高、数量全的师资和课源,需要精良、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其他硬件资源,需要选用或编写具有较强的专业论述和实践运用价值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更需要一支“与改节同步、有着先进教育管理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队伍。因此,如何挖掘现有资源,向管理要效率,是逐步推进“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系统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关键。
注释:
①贾让成,论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系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性[J].高等理科教育,2005,(6). ,②赵复查,地方高校“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案例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③邬大光,本科教育需要更深入更全面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J].大学周刊,2008,(31).
(责任编辑:赵淑梅)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