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巧用心理效应 加强班级管理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10972 浏览:448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心理,巧用贴标签效应、森林效应、门槛效应、皮球效应、鲶鱼效应,走进学生心灵,讲究教育艺术。学生心理变化、进展的规律班级管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关 键 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94-02
常说,沟通以“心”开始,而班级管理以本质上说师生“合作”和“交流”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以学生的心理出发,认真浅析心理效应,巧用心理效应,讲究教育艺术,学生心理变化、进展的规律班级管理。

一、巧用“贴标签效应”,每学生的“亮点”

当人被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的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是“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还是“坏”,它对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人“贴标签”的结果,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进展。这“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在班级工作中是经常的。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纪律、劳动、卫生、学习等做出评价,有意或无意间给学生“贴”上诸如“聪明、守纪、调皮、蠢笨”等标签。评价对勤奋的学生可能更自觉地约束,努力使体现好;对调皮的学生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加为所欲为,我行我素。
为了避开错误或观念产生的不良后果,我在班级工作中把眼光停留在学生的缺点上,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贴上不同激励的标签,如“勤奋学习星”、“进步标兵”、“安全小卫士”、“快乐星”、“助人星等;再如,学生的学科成绩,我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如“语文状元”、“班主任助理”、“数学后备军战团”、“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教学论文实验室成员”等。这些办法,几乎人人都找到亮点的标签,以而给学生积极的暗示,促使好的学生“百尺竿头,更”,促使有缺点的学生努力向好的转变,学生变得爱动脑、肯学习、讲正气,班级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进展。

二、巧用“森林效应”,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竞技场”

自然界中有这样现象:一棵树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野,多半是枯矮畸形;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根深叶茂,参天耸立,生机盎然。把现象称为“森林效应”。
我在管理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对策,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由6个人组成,要求互相、取长补短,并且以小组的总成绩衡量小组之间竞争的。,每个成员都对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探讨、交流,不断完善自我。要成功,也要关心小组其他成员成功,达到提高的目的,形成更大的“竞技场”。实行对策,案例要细化,学生在活动中会不自觉地“走样”,以而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如要求学生小组之间“取长补短”,那得让学生别人的长处,外化和内省的。我拿出时间,让学生观察反省,书面总结经验,发挥“比学赶帮超”的激励机制作用。

三、巧用“门槛效应”,的教育

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的。这一效应的内容以低要求开始,逐渐更高的要求。当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向其较高的要求。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的要求。
我在管理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为了调动的积极性,给的,再将这一细化成若干呈阶梯状的经过努力达到的小,“跳一跳,够得着”是这些小的难度。小的难度不大,后进生就产生尝试的念头,产生积极的。经过我的、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了个小,就了一道门槛。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增强前进的信心,为达到下奠定了心理,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开端。在学生迈“门槛”的中,班主任要积极引导,一旦学生达到某个阶段的子时,更要及时,使学生产生兴趣与动力,感,以而激励学生更高的。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退潮”现象。有些学生心理上有着惰性,所以激励学生时要寻找好时机并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好节奏。后进生的管理工作要有长效性,反复抓、抓反复,这样才能全方位地转化后进生。

四、巧用“皮球效应”,增强团队意识

皮球,漏气的时候才有可能气;而当它有小孔时,哪怕是很小的孔,则无论如何也充气,了气,过不了多久,气也会漏光。这“皮球效应”。
“皮球效应”告诉:局部有理由,影响全局!地说,的班级集体像气的皮球,个别学生有理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我“养成教育活动”,一不定期地提醒学生要不断地反省,采取自查和同学互查寻找有着的不良因素,并引导学生采取的策略教学论文来克服它;另一及时学生身上有着的影响其成长的不良因素,把它来,并严格要求改正错误,让它消失在萌芽之中,努力使学生身上的缺点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最小的范围内,于学生和班级集体健康进展。

五、巧用“鲶鱼效应”,紧张适度,引导有方

沙丁鱼捕捞后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以海上归来,为了不让鱼在途中死去,在鱼舱室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开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还能保证它们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现象后来被称之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了这样的启迪:一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当然,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避开,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逆转的伤害。二是要好班级“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活跃,在学生中有的号召力,在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不好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比如,我在班干部的设置上,将这些人提拔到“纪律督察长”、“文明监督员”、“劳动班长”等的位置上。把的短处用在最适合的地方,其短处就会变成长处,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就开展,班集体建设更顺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