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出来,就是不1样相关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6046 浏览:1193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用手势表示答案与用手写出答案一样吗?两次设计“认识分数”的导入,两种不同展示学生想法的举动,折射出不同的设计理念。
次上课:用手势表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再现分数进展史。初步感知建立“平均分”的揭示所学内容。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多少?
生出示两根手指。
把2瓶矿泉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多少?
生出示一根手指。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多少?
生满脸困惑,表示。
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位同学,每位同学多少?
生:……
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10位同学,每位同学多少?
……
师:大家有点困难吧,联系。这正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家学完这节课,会有解决的办法!大家想不想学?
生:想!(齐呼)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一、困惑所在

1)流畅的课好课吗?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感觉怎样?课后和班级的学生交谈,有的学生说收获很大,认识了分数;有的说“压抑”“老师讲的我上都懂”“我这节课疑问”。只让一学生有收获,这教育的、方向,让的学生都收获进展,这样的设计是太教师的作用,有点“功利”的感觉?当全班一致高呼:“想”“有”的时候,试想一下,学生的心声吗?值得怀疑。这样“点火”的方式行吗?可能对分数稍有的学生来说,是“灭火”之举,抑制了表达的想法。“流畅”遮住了学生真实的想法,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次教与学定格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进展区域,用手势表达的方式抑制了学生急于表达的心情。
又问卷了非的课前随访(调查为上过“认识分数”这节课的学生)。调查的结果:学生对于分数,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知之甚少”,相反,不少学生不教也能感知。但这就另外理由:教者,如何看待学生的“不教而会”?学生“不教而会”究竟是学生的生活直觉还是的数学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2)课堂上要“掌控”还是要“调控”?课堂到底要教给学生?给学生设置障碍,复制自然数到分数的进展的瓶颈,制造学习上的“麻烦”,制造“愤”“悱”氛围,教师时时处处掌控课堂。课堂像加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一样,行吗?这样的话,那些课前就预习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吗?
次上课:“用手指写”流露了学生真实的想法,给课堂争辩,尊重了学生的想法、进展。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理解平均分。
提问:把4个苹果分给两个朋友,如何分才公平呢?
公平的分法,在数学里叫做?(平均分)
(3)用手在桌面上写出答案。
把2瓶矿泉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
生: (1瓶)
师:蛋糕呢?
生1: (半个)
生2:用零点五表示。
生3:用二分表示。
师:大家的想法真多!也很准确!
师:“二分”?你们明白吗?有谁来说说它表示意思?(师生一起“认识分数”这堂课。)

二、自我反思

这样设计的用意是“引”,学生学习新知的实际,在教师的地引领之下显露出来,学生已有水准,一一展现在教师眼前,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真实的水准、课前的预习情况,以便调控后面的教学。学生是虚假的“繁荣”,教师的及时补位,学生的学习到位。也许学生的知识是片面的、狭窄的,教师适时的“提问”,学生可建构较为全面的知识网。教师的作用牵线搭桥,让的想法,在解决理由的中自我反省、提升。站在学生中间,凌驾于课堂之上,一览学生之想法,和学生一起“玩”分数,在辩论、交流中,在强弱对话中,教师在一旁穿针引线,适时地加入到学生们的讨论之中,使学生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走向全面、深刻。
让学生写出的想法,调动学生多的知识,让学生有了展露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教师也能以中择取有价值的信息,以而灵动处理,适时造势,顺势而为,处处时时以师者的调控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