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古诗鉴赏答题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2604 浏览:1539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浅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景、情、境三个。答题时三缺一。
答题对策: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能准确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浅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回答要,切忌空洞。: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样的景象?有寓意?诗的后两句体现了作者样的情怀?请简要浅析。
答案:①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②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③诗的后两句体现了作者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昂扬的斗志;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必胜的信心。

二、浅析技艺

体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策略教学论文,要准确答题就熟悉常用的体现手法。体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法、修辞策略教学论文三大类。
答题对策:①准确用了何种手法。②诗句诠释为是用了手法。③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以“虚实”联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做到,虚写作者对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统

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三、浅析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题型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要求品味整首诗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术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答题对策: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点。②用诗有关语句浅析特点。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简要浅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答案:①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平淡、含蓄。②诗人描绘的是雨后山村的晚景图,这里有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这里有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有勤劳善良、无忧无虑的。③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而这里安静、纯朴的生活正诗人的理想。
四、炼字
炼字,即这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答题时把该字孤立谈,须放在句中,并全诗的意境来浅析。
答题对策:①解释该字在句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这首诗将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全诗,作简要浅析。
答案:“入”字体现出河的生气,“摩”字了山的高峻。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抒情作了铺垫;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疑;句“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期盼,“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五、一词领全诗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字或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词命题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答题对策:①该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以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qióng):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①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②首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体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中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