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语文写作教学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真正提高不利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6106 浏览:170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实在令人堪忧,据统计我国百分之八十几的中考作文句不成篇、辞不达意,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出现“失语现象”,高考作文也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多数中学生以为写文章是非常神秘之事,以为当作家是需要天赋的,他们怕自己没有这个潜能,连写的勇气都没了。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笔者以为是由于我国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一直被应试教育所困,以致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受到严重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学语文老师浅析课文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

现在的中学语文考题偏难,有报道说专家教授有时还做不对中学的语文题。“考试是根指挥棒,教师围着团团转”,为了应付考试,中语文教师把文学作品浅析得深奥,致使中学生以为作家的水平离他们的太远了,他们对作家产生了敬畏感,不敢奢望今后能达到作家那样的水平,这样的讲解扼杀了其创作的原动力。现在的中考题考得很细,字词音注释等无所不涉及,有时细到近乎钻牛角尖,为了应付考试,中学语文老师浅析课文是一字一词一句,条分缕析,生怕有所疏漏,可谓“明察秋毫”。语文教师的嘴和粉笔就像手术刀,一篇课文被解剖得支离破碎,一篇文章的整体美已荡然无存,更谈不上言外之意了,真可谓“不见舆薪”。实在,整体美,意境等是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文章的细枝末节应为其服务,用类似这种“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的策略来浅析文章使中学生觉得语文教师在给课文动手术,他们无法感受到文章的美,如此的课文教学无法使学生产生创作。为了考试,老师灌输,学生死记,像这般久了,学生在写作时总觉得笔头生涩,即使眼远景致迷人,胸中百感交集,也难以尽述,真是教的歌儿不会唱!

2.中学语文教师过于追求作文应试方式

中学语文考试试卷,写作文的分值一般占40。语文老师谁都会权衡做基础考题和写作文的难度的,他们以为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要考得高分,是非一日之功的;在应试作文方面要考得高分,只要对策得当。由于改卷老师在短时间内要改这么多作文,哪有时间浅析推敲。为了抢夺改卷老师的目光,给改作文的老师在困乏中一点新鲜感,中学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往往会给学生一些写作方式,例如运用排比、比喻等入题,中间处处扣题,结尾点题。“因果、正反浅析法”“比较论证法”“总分、分总、总分总谋篇法”纷纷出炉,当然,这些策略是科学的练习方式,高考作文“千篇一律”不能归纳为这些策略的练习过程,思维培养不是错过,不足是有些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只是制好一个个应试的模子,然后让学生往这些模子里填东西,语言运用方面动不动让学生引用名言警句,来增加文章文采,在题材方面也做了过多的限制,导致学生作文大同小异,个性全无。无视学生个性的语言表达让学天生为一只“学舌的鹦鹉”。
对于指导中等以下的学生写作有的教师更是费尽心思地想出组正当教育论文,也就是让学生把其他人的作品收集起来,这一篇背个开头,那一篇背个结尾,另外一篇背个中间部分。然后组合起来,这类作文真像虎头、蛇身、豹尾的妖怪,不伦不类。改卷老师又不能轻易判他们离题。
像这般的技法,套路练习竟被教师们奉为迅速提高分数的“宝贝”,没有打好扎实稳固的写作基础,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啊!逢场作戏、虚情假意地写作,长此下去,学生就是满肚子的话要写也不知如何来表达,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文章是否有深度且不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该如何恰当选材,如何某篇布局,该如何恰当地表述意思已是一个大困难。导致他们的文章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个性全无,语言表达也是异口同声。由于如此地绞尽脑汁地想出的捷径培养的不是能写的学生而是能仿造、抄袭、拼凑的学生。这种现象是师生急功近利的体现,这样固然使学生写作文得了“高分”,但对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害,比过去八股文对古人的影响还坏,故没有多少实在价值,可以称为“新八股”。更有甚者大多数学生会以为写作就是弄虚作假,掩人线人地糊编乱造,以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是抄的技艺教学论文不同而已,有的抄得乖巧,隐蔽;有的愚笨,直白。久之,学生在写作时会养成懒惰,说谎、狡黠的坏习惯。这样会使我国中学生作文走到文思枯竭、辞藻堆叠的穷途末路的境地。总之,这种做法是弊大于利。
总的来说,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是由于大家都被应试教育所害,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种情况应该有所好转。
(王伯宝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400715;朱德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4007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