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5269 浏览:166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要留意培养青年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观照和喜爱,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感受、想象、鉴赏、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30-001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们都能不同程度地发现美、欣赏美,而获得的审美享受却不尽相同。这不仅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不同,更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不同。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获得和进展,主要依靠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和审美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丰富的,教材中有自然美,有社会生活美,还有艺术美。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诱发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含有感情。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衣以人情。”在教学中要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的情绪活动。诱发学生的情感应捉住作品的源头、趋向、起伏、强弱,用作者的感情去感动学生。同时还要探讨以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打开他们的思路,也就是寻找点。以教《最后一课》为例,教学中应扣住“最后一课”这一艺术构思的点进行诱发。“最后一课”共出现四次,第一次是小弗郎士进课堂以后,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向学生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的“柔和”和“严肃”二词的情感内涵是丰富的,捉住浅析能充分揭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隋。第二次是说上一句话后不久,韩先生又说:“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差未几同时说的两句的不同点,即多了一个定语“法语”,以这里可以领悟到韩麦尔先生对法国人民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权利的深沉而愤慨的心理。第三次是小弗郎士听了教师的讲话后,亡国之恨、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懂得了“最后一课”的严肃作用。这时,他的内心情感通过独自形式表达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第四次是体现在快结束时,小弗朗士内心独白:“啊,最后一课,我永远忘不了。”这句话交织了爱和恨,是他在最后一课中的全部感受。这“最后一课”的每次出现,都可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课文中传发的爱国情与学生被激活的感情自然融洽到一起。在情感的共鸣波涛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

二、启发想象

别林斯基说过:“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因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课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如《陌上桑》里的罗敷,美在哪里呢?作者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这里,罗敷究竟怎么美,一句也没写,作者只是以美的效果来写。读者可以以这种美的效果无拘无束地想象人物有多美,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自由地填补作品中的“空缺”状态。

三、引入意境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眼远景物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意”,这“情”与“景”是天衣无缝般的融合,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必须带领学生进入意境,不进入意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理解美、欣赏美、表达美了。如何引入意境呢?一靠提供视昕直观和语言直观,教师或凭借有关的音乐形象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或凭借自己的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唤起内心视象。二靠浅析作品描绘的画面和形象。意境的创造依靠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者描绘的景象再现出来,还要把那“难写之景”状在学生眼前,把不尽之意赐与适当发挥。如《登鹳鹊楼》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雄伟的落日余辉下的黄河万里人海图;《沁园春·雪》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晴日映照时的分外妖娆的北国茫茫雪景。讲述这些课,要充分利用这些“景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画,以而自然地透过这一幅动人的画面,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使学生能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物我两化。

四、深化美感

仅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外露的、显而易见的美还是不够的。当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幅幅活动、多变的画面和鲜明生动的形象时,那只是对自然、社会、人物“外在美”的感受,要达到深深的美感,还要揭示画面形象的“内在美”,深化学生的美感。如《海滨仲夏夜》描写的中心是海滨夏夜,作者捉住色彩和光亮的变化来写夏夜的优美。捉住沙滩、海水、海风、空气、天空来写出海滨的清新凉爽,这只是体现在“外在美”;而作者歌颂的“我们很多很多父老兄弟们用宝贵的鲜血和头颅换来的自己的时代”才是作品“内在的美”。由此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新生活的感情。徐宏祖《游黄山记》中描绘了黄山的山高、路险、景奇的壮丽风光,体现了作品的外在美,而作者寻奇探胜,敢于历险履危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以及以中显示出来的只有勇攀高峰才能看到奇景的道理,才是作品的内在美。这样,由感知形象外在的美,到感知形象积聚的美,步步深入,使他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以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些途径,是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它会帮助我们语文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中的美育任务。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语文教学贯串审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布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