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情景性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15994 浏览:706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论影响下的“情境性课堂教学”的一些相关不足,主张在语文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预设探究情境、鼓励天生情境,让学生形成自己真实独特的体验,在欢快中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在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建构主义;生活情境;历史情境;探究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2-0146-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夸大:学生在阅读中说出“自己的体验”、“真切体验”与“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才能使学生天生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在课堂上的作用,变单向灌输、主宰课堂为替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情境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一、语文课堂应模拟生活情境

由于教材选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总会有一定的间隔,使得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产生偏差,难以与文本作者形成共鸣,因而不能天生正确的体验。为此教师应模拟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间隔,让学生走进文本。常见的手法有分角色对话、演课本剧等。如学习《荷花淀》时,文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假如按照传统教法,我们就会探讨语言描写在这里所起的作用,简单浅析人物的形象。但是,笔者在教学中让男女学生分别扮演水生和水生嫂进行模拟,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绘声绘色地模拟,在笔者的适当点拨下,对水生嫂深明大义的性格、恋恋不舍的心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同时感受到了作者孙犁蕴藉、细腻的诗化语言风格。
教材《必修五》提供了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五部戏剧名篇的节选内容。假如按照传统教法,教师会逐一先容作品的时代背景、戏剧的情节进展,人物的个性特点等,这样一来,就与其它文体阅读教学的教法大同小异,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安排戏剧表演。每个小组自行推选小组长,在这一单元中自由选择演出作品,小组共同商讨安排角色。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自己小组的出色表演,就开始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反复揣摩语言,深入理解并仔细探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心理。为加深对当时时代的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多数小组自愿阅读了整部戏剧。在此过程中,笔者只是指导学生查阅他们要阅读的作品和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在演出准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并对各小组煞有介事地模拟剧中角色进行适当的点评。
在学习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前,笔者安排学生以“我很重要/我不重要”为辩题展开辩论,学生结合大量的生活实例,阐述自己的真切感受,以而达到了欣赏作品和培养自信的双重目的;以《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感受了作者王海桐的坚定与迷茫、乐观与胆怯后,笔者结合“单元点击链接”,让学生就自己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程中最有感悟的一段经历写一篇文章,并组织“讲述自己的故事”演讲活动,这样一来,不少学生敞开心扉流露真情,并与作者、他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可见,模拟生活情境,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既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语文课堂应预设探究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论以为,情境体验是学生的主动行为,而“认知冲突或疑问是学习的激励因素”,也就是说,不足是学生主动体验的动因,以不足出发,在对不足的思索探究中不断加深体验。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基于不足的探究情境,使学生有探究的,进而在解决不足的过程中产生体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设计一些合适的不足,促使学生探究。
如《诗经·静女》的教学,传统教法会将字词的翻译讲解和对诗歌的朗读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而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不足:孔子评价《诗经》说“诗天真”,也就是说《诗经》中所有的诗都内容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继续人的理学大师朱熹却说《静女》是“淫奔期会(邪恶)之诗”,你以为这首诗是否健康?主要依据是什么?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次约会的时间是白天,地点是城隅,约会时静女体现得有些羞涩、有些调皮,所赠予的礼物只是彤管和荑草,而男子并没有由于这些礼物轻而不兴奋,以而得出男女主人公之间是一种纯真美好的感情,因此作品内容无疑是积极健康的。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他们的思索、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笔者在组织《阿Q正传》的教学时,也是如此。在学生预习了文本并大概了解了《阿Q正传》九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后,笔者提出了这样两个不足供学生探究:第一,结合文本,浅析阿Q的性格特点;第二,联系现实,理解阿Q形象的现实作用。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语文课堂应鼓励天生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论以为,课堂是动态天生的。既然课堂是师生思维碰撞、聪明交流的场所,难么教学就不应过于注重课前预设,而应让学生大胆天生自己的体验。
笔者在浅析《孔雀东南飞》时,多数同学都赞同封建家长制是这一爱情悲剧的主要理由。不过,有一名学生以为,焦仲卿的软弱才是这一悲剧的主要理由,并举出了例证:如焦仲卿在焦母眼前的体现、焦刘二人分而再会时焦仲卿带有讽刺性的话语;还有一名学生以为,责任在于刘兰芝:焦刘二人结婚多年但并无子女,而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不同的声音,都并非事先所能预设的,它们是课堂的天生情境。不过,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教师都应赐与肯定和鼓励。
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场所,“情境性课堂教学”正是彰显着优秀教学理念的本质,回应着课改精神的呼唤。在“情境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对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和灵活的指导,调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得到欢快。这样,学生对文本、对语文就会投入更多的情感,产生更多的心灵共鸣,体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以而达到享受语文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