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情感化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7793 浏览:313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之一,显示了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视。要完成上述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情感化教学的策略。本文以三个方面论述了实施情感化教学的途径选择:教师精研课文,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引起共鸣;通过角色介入,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情感化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所达到的三个维度之一,显示了党和政府在以人为本的新世纪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视。同时,在教学倡议中要求广大语文教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夸大“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我国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到的重视程度。

一、初中语文情感化教学的涵义

初中语文情感化教学的根本涵义,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考虑认知因素外,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情感因素对个体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具有重大影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在个体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程中,情感对个体的认知模仿、说话办事、待人接物等能力和品质的培养都有着巨大、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化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启迪、品质的培养、思想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泷泽武久通过对大量学生的,发现学生假如失去了对学习的情感,他们的思维、记忆等熟悉性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是不能进行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化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化的教学策略,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化教学的路径选择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化教学有很多途径,笔者以为主要可以选择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精研课文,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所收录的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但所选课文,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无论在篇幅上是长或是短,全都是语言规范,文质优美,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思想感情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的比较直白,一目了然;有的则蕴藉深邃,需要细细品味;有的表达了作者“国破山河在”的愤懑;有的则表达了作者“老大徒伤悲”的惋惜。总之,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时常是复杂而又富有变化的。如老舍的话剧《茶馆》,前面的章节是作者对黑暗腐朽旧社会必然灭亡的辛辣嘲讽,而后面的文段则又布满了对新社会必然到来的欢欣喜悦。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广泛收取素材,深入了解作者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以及写作时的社会背景,以中细细揣摩,才有可能把握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脉络和进展轨迹,把作者作品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完全传递给学生。
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语文教学情境假如设置得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制造气氛,以情施教,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1)精心提炼上课导语,巧设联想,创设情境。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语设计的好,就能够立即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一节课的情感化教学就已经成功一半。
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7课,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该课是体现父爱的传统名篇,教学目标中要求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以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因此,教师的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要求语言低沉、朴实、饱含深情):“同学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常常歌颂母爱的伟大、无私,但我们是否也曾想过父爱的伟大呢?父爱如山,雄伟深沉;父爱如海,广博无垠。父亲以长满老茧的双手辛勤耕耘,撒播种子,收获希望。当在座的同学们身体日益长大的时候,我们是否发现自己的父亲以前那高大的背影,而今竟然变得如此的削弱?那魁伟的身材如今竟然已经开始佝偻?过去那雄健的脚步,而今竟然变得如此的蹒跚?请同学们闭上眼,想象一下父亲此时也许正在烈日下的田间辛劳劳动,也许正在闷热的车间挥汗如雨……”。感人的语言通过教师布满体现力的声音传递出来,就会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情无穷的想象空间,立即就能把学生引入到对父亲的深深沉思中。
(2)借助背景音乐,烘托感情。优美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甚至净化人的灵魂。所以,音乐本身就能够起到情感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将语言的魅力和音乐的感染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那么,情感化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如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11课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怀名篇《春》。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首春天的乐曲,如《春之声圆舞曲》,在导入新课前,先播放这首曲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那欢快的旋律,明朗的节奏就在教室内荡漾开来,音乐中体现的“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水流潺潺,和风轻吹”等春天景象,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对春天的无穷遐想中,使他们在随后的教学中,更进一步感受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感受到作者写作时欢欣愉悦的心情,进而在内心中体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随着科技的进展,教育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电脑、网络、投影仪等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都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图片、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些多媒体手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达到情感化教学的目的。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学期16课《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如小鸟啼声、青蛙啼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啼声等。)通过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进行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有着着语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熟悉,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角色介入,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蕴含的感情。教学实践证实,学生对分角色朗读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的朗读形式。主要理由在于,分角色朗读时,学生有一种介入其中的乐趣,这种欢快的情感会一直支持着他们自觉融入到角色中去,设身处地深入领会角色的语言、动作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分角色朗读的策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假如能将有些课文内容改编成小品、话剧等形式,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学生通过亲身介入,更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正确把握。
如七年级第一学期26课《天子的新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这篇童话编制成一部短剧,由学生分饰文中的天子、老大臣、骗子、骑士等不同角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在表演时,要求学生将天子的愚蠢,外强中干;老大臣的昏庸,阿谀逢迎;骗子的狡猾、贪得无厌;骑士们的外表高贵,内心无耻等性格特点都逐一展示出来,并由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这样,学生自己通过角色设计和介入,极大地加深了对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
4.总结。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化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深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去,进而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与交流,产生高涨的情绪体验,使他们“沉醉在作品里面”,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进而在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树立起他们的正确思想情感,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夏凌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刍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
[4]蒋国华,蒋国东.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