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三结合”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3596 浏览:105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多年的语文教学教研实践使我深深熟悉到,事物的进展总是不平衡的,具体情况要具体浅析。我们在指导教学时,只有以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或目标,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除要求教对、教正确、教出语文课的特点以外,还应要求教好,教出新意,体现出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要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一、要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就是只管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舍此无他。这种教死书、死教书的后果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于社会无用的高分低能书呆子。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我们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因此,一堂好课,应当是一个积极思索的王国,是一个教师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索的动态过程。如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既要让学生知道死海是不“死”的,又要知道为什么不死;教学《七根火柴》,既要让学生知道其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又要知道为什么是无名战士而不是卢进勇……如此等等,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少问几个“是什么”,多问一些“为什么”。总之,课堂上,教师要留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集中他们的留意力。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思维的策略,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的练习中进行想象与联想、浅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的练习。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知识,而是如何获取知识、解决不足的策略和能力,一种受用不尽的“点金术”。我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

二、要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

所谓教,主要指教师的教;所谓学,主要指学生的学。如何处理教和学的联系,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劣的标准之一。怎样才能处理好教和学的联系呢?我以为,钱梦龙老师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提法是解决这一不足的一把钥匙。“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熟悉的主体和进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熟悉潜能的实践者。这就以根本上转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情况教学论文,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地位。“导”者,因势利导也。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熟悉和进展的情境中去。导之有方,才能使学天生为名副实在的主体。以某种作用上说,我以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引导学生学,师生一起学。因此,我们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是不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共同揣摩思路,解决疑难,寻求答案;换句话说,就是看能否把师和生、教和学、讲和练的联系恰切地处理好。

三、要做到点和面的有机结合

首先要做到教学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的有机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教师讲课无重点,一篇课文,以头讲到尾,各个知识点均无遗漏。二是教师死扣教学重点,上课前教师只机械地将课文的学习重点写在黑板上作为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总之,前一类教师的课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后一类教师的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均有失偏颇。我以为,重点与非重点的联系比如是花和叶、骨和肉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使二者融为一体。
其次要做到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的有机结合。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要真正掌握它,必须在社会交际中反复运用和练习。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的特点,把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使其互相推动教学论文,以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应以以下两方面人手:一是课堂上要留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策略;二是把课外语文活动引到课堂上来。总之,要真正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将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按照事物进展的规律,以实际出发,有步骤、分层次地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不断磨练,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