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语文教学弱化学生语文灵性现象思索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29325 浏览:1328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就可以以此套题解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各种指导学生作文策略的论述书籍铺天盖地,搞得学生眼花缭乱,结果看了一堆的“宝贝”,也只知些纸上谈兵的空头论述,真正写起来仍然无以下手。实在文章的写作是个双重转化的过程,即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转化。这两项转化都需要作者自身的灵感。由“物”到“意”,即能敏锐地捕捉到高妙的思想内容;由“意”到“文”,则能机智地营造出精美的艺术形式。要达到或渐趋于这种境界就需要平时作文教学的积累、熏陶、历练和开发,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开发,以而激活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现代教育思想中有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主体教育思想,即夸大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进展的主体,学生是自身的主人。作文是个人化的行为,尤其体现了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张扬,以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莫不如此。而当前作文教学对学生自我主体意识是漠视的,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作文理念、写作思路强加给学生,批阅作文也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稍有些“出格”,即使是灵性的嫩芽、火花也常常被残酷地掐死、熄灭。作文课就是练习学生如何根据评分标准、阅卷心理等规范方式炮制“现代八股”,“为文造情”,“为文造意”,以中丝毫看不出学生自我意识灵光的闪现,只有教者作文方式、作文理念的移植。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美感、灵感全无,读来如出一辙,味同嚼蜡。
2.重课内轻课外。一个人出生之后,就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熟悉外部世界,获得大量的感性熟悉;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思索形成理性熟悉。这就是生活经验和体验。这些对个性化的作文来说十分宝贵。它不仅是写作材料的直接来源,联想、想象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写作灵感产生和写作个性形成的源泉。当前语文教学有个熟悉误区,以为学生就该以学习为主、以课堂为主,学习就是生活,广大家长也以此为是。学生以学校出往返到家里不但没有以课堂中走出来,反而进入学校课堂的延续——家庭课堂。在学校课堂、家庭课堂轮番严格管教下,学生不但感到学习太苦太累,而且连生活都觉得无滋无味。一个个原本灵气活现的“少年闰土”都有向麻痹呆板的“中年闰土”转化的走势。即便是李白、苏东坡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也会被扼杀得才思枯竭、灵性全无。由于广大学生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广阔的大自然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他们第一重转化,即由“物”到“意”的转化没有完成,因而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即使委曲写出来了,也是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即使仿效经典作品,也只能取其形似,而不能得其神髓。由于“重课内轻课外”,作业紧负担重,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性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有着,他们只能面对一方死气沉沉的课堂“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放浪形骸之外”。他们作文的题材仅限于“可爱的同桌”、“难忘的老师”、“敬爱的父母”等狭小范围,或由此类相近题材简单嫁接组合。再加之前文所讲的语感匮乏,审美低下,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二、当前语文教学弱化学生灵性现象的原因简析

以上指出的学生语文灵性弱化现象普遍有着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不良现象的有着不仅与“素质教育”的大潮步调不一致,也和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不相符。所以对此现象必须认真加以诊治。假如说上述现象是病症之“标”,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即病症之“本”何在呢?
笔者以为,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首先是当前教育选拔价值被异化造成的。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严重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原本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但随着“择校”的普遍化和系列化,这种倾向正迅速向低年级蔓延。也就是说以小学开始教师和学生就围绕考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一连续竞争的主题转动。语文教学无形中充当了这场系列化角逐的“利器”,由于任何一层次的考试都少不了语文。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语文教学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陋习。但所重之结果又非学生语文素质是否提高,而是看学生是否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以而能否在以应试为手段的择校大战中获胜。这也成为检验语文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原本纯净雅洁、布满灵性的语文课堂弥漫着浓郁的功利化的烟雾。在这一系列激烈的功利化竞逐中人的进展、人文素养则退居其次甚至被异化,终极以丧失学生灵性为代价。其次,语文试卷命题的不良倾向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理由。由于学科教学形态总是围绕考核、评价范式转动的。试卷命题的偏差势必在教学中被夸大、扭曲,愈演愈烈。以小学到高中各层次的语文试卷,以阅卷效率考虑,广设标准化客观题,主观试题太少;考试中又不设听说试题,学生听说能力没有检验和展示的机会;试卷中最大的主观试题——作文又因评分标准和阅卷机制的限制使得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狭小,语文灵性得不到充分的张扬。在这样的试题方式导引下怎能不派生出上述不良的教学方式!所以高分低能不足为怪,学生语文灵性每况愈下,也就事出必然了。
总之,当前的教育氛围是紧张而压抑的,语文教学的天空也并不晴朗,弥漫着浮躁的功利烟雾,这是不利于语文灵性天生的。尼采说“读书是漫步在别人的知识和灵魂中”,何永康说“语文教学是心灵的远游”。“漫步”也好,“远游”也好,都夸大读书学习不能太急躁、太功利化,要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而不是被鞭子驱打着赶奔。罗曼·罗兰说:“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逐渐失去了欣赏与体味的心情。当人们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剩下了物质的奔走争逐,没有了性灵的光辉。”当前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家长乃至社会高举着鞭子驱打学生去痛苦地赶奔。有鉴于此,本人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灵性弱化现象进行剖析,旨在引起语文界同人对此的关注,使我们能保存一份对语文的尊敬,固守语文的纯净,还语文一个灵性的天空,让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人文素养、布满灵性活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责任编辑:徐光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