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革新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5555 浏览:198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案例一旦确定,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就成了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以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革新教学论文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夸大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联系、教学联系,是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别,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介入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进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夸大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作用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明显特点,转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核心任务。余文森教授以为,以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不足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有着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联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夸大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进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探讨等熟悉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解决不足的过程。夸大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探讨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亮点。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策略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排挤浅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要“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沿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论述、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感受,并力求将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以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论述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迪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以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马城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