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革新下一些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26696 浏览:121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语文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是伴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而开始的,应该说它是对语文教学起引领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它以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基本结构几个方面对语文课程进行了定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进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方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方式,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革新教学论文型人才转变。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
一位有名的语文教师说:“成功的语文教育,根本依靠与教育者丰富的内在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过硬的基本功,杰出的语文教师正是凭借着这些,才深入到言语作品的内蕴,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才把语文课上得出神入化,令听者荡气回肠。假如没有这些东西垫底,做根基,所谓课型、策略不过是花拳秀腿。”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如同“金字塔”,基厚而塔尖。语文教师应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经史典籍,诸子百家,时代思潮,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天文地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身体力行,为生表率。只有教师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扩大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才能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和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能让学生感兴趣也算是好老师,有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起来。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学生对语文有着着轻视或者不在乎的心理,不感兴趣,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形同鸡肋是学生的普遍感觉。
实在语文课本身是很有趣的。尤其是按新课标编排的课本都非常夸大人文性。何谓人文?与人有关的皆可归结到这个范畴之列。高中阶段所有课程中,外延最大的也应该就是语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怎么可能是枯燥的呢?给学生这种感觉的理由也只能归结到教学和教师身上。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得语文教学被扭曲,死板的策略,生硬的要求都难免使人望而却步。课改之后我想教师应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形式,扩大课堂讲授知识的范围,甚至可以脱离教室,到任何可能的地方去上课,往往在特殊的情景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总之可以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创造力地去教学。
无论语文还是其他学科,教学的过程都是双方面共同作用的,除了教师的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也应该比以前体现地更加活跃。所以新课改后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不足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不足,基本上全部由学生自己“自我教导”,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一个类似“主持人”的角色。但就我所在的这一类农村中学,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还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眼界比较狭窄,思维和想法都比较简单贫乏,语言表达能力更是难登大雅之堂,假如这样上课,四十五分钟怕是讨论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根据实际情况,我想不妨保存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改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带领着学生的像爬山一样一步步的终极发掘不足的答案。比如我在上《雷雨》时,开始问到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时,学生毫无迟疑的以为“坏人”,究竟坏在哪里,又很难有人能说的清楚,我只得用一些不足引导:周朴园在剧中是个什么身份的人?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和梅侍萍之间发生过什么?和梅侍萍分开的这三十年他是怎么过来的?梅侍萍又是怎么过的?他在周家的那些举动说明了什么?他在见到鲁妈时态度有什么变化?这有说明了什么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不足让学生意识到在周朴园心中梅侍萍与鲁妈的不同,结合周朴园对待鲁大海的手段和态度,真正透彻熟悉领悟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我想这实际上是将思路用不足的形式一点点标出来,解决了这些小不足也就是找到了探寻答案的路径,通过这样的引导慢慢培养学生思索不足的习惯,练习其将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感觉整理成有逻辑条理顺序的要点,进而组织语言,尽可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固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是这样引导对话式的教学也算是调动学生自己思索,基本上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而除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这样的方式也算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吧。
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往往课下的工夫也是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个人以为语文的课下工夫更多的应该放在阅读上。没有广泛的阅读作为基础,所有关于语文素养的言谈都是一句空话。但是我恰恰以为语文教学的最难点正在于此: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如此之重,九门作业的压力之下他们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读书,而且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楚的熟悉;另一方面现在的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社会又是如此的五光十色,灯红酒绿,成年人尚无心读书,何况高中生呢?更不用说生活在农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不丰富的我们的学生了,我想学校是不是能够在这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呢?
人们都说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老师。可见为人师表绝对不是轻松的工作,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让我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了不少,回过头来来看看我走过的路,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成就与失误,更加坚定了我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我愿为此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