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走上讲台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0516 浏览:933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发挥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在“教学倡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天生为老师式的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式的老师,以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联系。这样势必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愿望,使他们更好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1.让学生走上讲台“讲”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讲故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六年级的《牛郎织女》。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捉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学生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上台讲述出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再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民间故事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故事,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进展语言,培养了语感。其次,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内容较浅,学生易于掌握,对于这类课文,老师就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然后请学生也当一当小老师,上台讲一讲。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楚、条理清楚、策略新奇独特的,教师要给予特别鼓励。而其他同学则要评讲“老师”的讲课水平,对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及时作出适当补充,学生对这种学习策略非常感兴趣,投入学习的劲头十足,对知识的探求成为一种体现自我、进展自我的需要,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讲”。学生如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恰当的不足,表达出不同的看法、熟悉,此时教师若能让学生由此展开辩论,不但能使学生弄清概念,明白事理,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孔子游春》一课,学到孔子议论水的品格之一——有情义,有学生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水有时并无情义,《大江保卫战》中的水就是暴怒无情的。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做法——质疑精神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立即有学生对这一看法进行了反驳,说水无情是由于人类不善待它们,不保护它们,所以水才向人类进行报复。其他学生也纷纷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辩论中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又达成了共鸣。在辩论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体验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2.让学生走上讲台“演”

这里的“演”包括演讲、表演等。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以“演”促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选入了演讲辞,如六年级的《学会合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带着演讲的,走上讲台,指导学生学会演讲。学生演讲若能进入角色,毫无疑问,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感悟了课文,老师也以繁琐讲解中摆脱出来。这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种上讲台“演”的形式非常合学生的口味,学生介入热情及所获的知识是单纯讲授知识所无法比拟的。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可借助课本剧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活的直观。如六年级的《大江保卫战》,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事迹感人,惊心动魄。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编为课本剧。老师指导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神态,每一个场景都去专心揣摩,英雄的形象会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呼之欲出,情感的体验无需老师用语言去讲解。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和想象,大胆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识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既对知识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熟悉,又能进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唤醒学生学习主人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见解;要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走上舞台,演绎语文出色。
宋爱玲,甘肃秦安县教育体育局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