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32228 浏览:1466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汉语有声调,词汇丰富,词彩体现力强,结构灵活,语法灵动,汉字的方块字形和表意等特点使汉字美感十足。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由衷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以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实现创造之美。
【关键词】感受;语言美;实现;创造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由衷地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有声调,词汇丰富,词彩体现力强,结构灵活,语法灵动,汉字的方块字形和表意等特点使汉字美感十足。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进程中,充分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以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实现创造之美。

一、言摹其形,如在眼前

景物有形,必有质感、色彩、样貌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一种语言艺术,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赏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美。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文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虚有实。描绘的美景如在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果树园,空气中弥漫宜人的花香,满眼的果树之花,争相开放,蜜蜂采蜜,蝴蝶蹁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光的美好,生命力的旺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的动作描写,逼真传神,郑屠和鲁提辖打架的场面如在眼前。

二、音合其律,动听表情

在汉语中,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意思,朗读停顿时就有是非轻重之分。是非轻重构成了节奏。句子有是非之分、整散之分。在文章中,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如在《春》中,朱自清就用长句描写“春风”,用短句描写“春花”,这样防止行文的呆板,使语句读起来抑扬抑扬,富有节奏感,对所描写的不同对象具有不同的美感。
汉语多元音有声调,声调公道的搭配不仅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而且更能正确的表情达意。下面就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当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前四句来谈谈语音的搭配之美,如用保存最多的南方音读,前两句中“折”和“雪”都运用急促的摩擦音来读,而后两句中的“来”和“开”则用流畅的平音来读,这种由“入”到“平”的转变,与诗人情感的变化相适应,是由于作者把眼前寒冷难耐的局促景象想像成温暖美好的春景,节奏由急促变成舒缓,象征着心情由压抑到欢乐愉快的转变。

三、言尽其神,意境深远

“文学以语言为物质手段创造艺术意象,诉诸人们的想象。”意境指作品中通过意象,在主客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超越现实时空的感悟,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通过《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就想到萧瑟、苍凉的秋景和思乡的凄苦情怀,这就是诗的意境。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个“闹”字,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红杏争相开满枝头的情态,万物蓬勃向上的美好春光。读者分明感受到那枝头绽放的一朵朵争春的花,也是作者和读者心头绽放的赞春之花。一个“闹”字,有声又有色,让人想象无边。真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评价“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假如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就难以表达,于光中的《乡愁》,以广远的时空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宅兆、海峡,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体现了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宅兆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但蕴藉、饱满的渴望回归的思乡感情让人不胜唏嘘。
汉字的方块字形和表意等特点使汉字美感十足,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语言汉字之美,实现创造之美。语文课程中首先应指向汉字的书写,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重视写字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和工整,而且要把字写得匀称优美;不仅要讲究汉字的个体美,而且要求章法之美。让学生造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美的表达。
创造之美在语文课程中还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表达不仅要达到规范、通畅,还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完美,音韵的搭配,词的组合,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还要尽可能的体现汉语的美。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美的要求和创造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语言文字本身,还应指向学生自我的创造完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形成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不仅体现的是语言形式的美,还应该体现的是语言内容的美,如高尚的生活情趣、文明的言谈举止、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表达中逐步完善自我,迷茫中不失方向,困苦中执著向前,压抑的心灵得以释放,以而善于发现美、肯定美、追求美,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教师要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创造之美。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童庆炳.《文学的审美特点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3]陆志平.《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初中语文》.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席桥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