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段论(下)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5316 浏览:197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修辞为什么能够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呢?这和修辞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修辞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同义的选择;二是采用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情感而非抽象化的、概念化的表达方式;三是修辞可以突破某些语法规则,活用词语,使言语活泼而不呆板。这三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为感受表达效果提供了思索的策略。比如,可以把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变换成没有使用修辞的言语,然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感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感受言语的表达效果这一教学目标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它在阅读教学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会由于有了这个目标,变得更加出色,更富有生气,更富有魅力。
三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策略。文章的表达顺序往往体现着作者的思路,体现着文章内部的逻辑联系,体现着文章的层次结构。有的时候,文章的表达顺序就是文章的表达特点。因此,这里将表达顺序和表达策略结合起来说。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顺序写的,这样的顺序同时也是一种表达策略。
顺序与策略属于形式范畴,在阅读教学中揣摩顺序、领悟策略既有理解吸收的不足,也有表达和运用的不足。
揣摩文章顺序能力的培养和练习在阅读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而揣摩顺序必须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与抽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揣摩顺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了解了文章的表达顺序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文章的顺序受文章内容的制约,不同内容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顺序。固然顺序有着一定的方式,但又是千变万化的。什么总分式了,什么并列式了,什么因果式了……实在这些仅是文章表达顺序中的几种比较特殊的样式,一般的表达顺序的样式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中忌用几种固定的方式要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可能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就这几种。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招来多少学生在按照四季的顺序写家乡的景物;有多少测试题目在要求学生答出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表达的。教学中要克服这种以偏概全、以特殊取代一般的做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策略亦属于形式的范畴。
写文章是要讲究章法的。诸如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层次的安排、语言的使用和选择、修改等等,厚厚的一本文章学、写作论,不能无选择的、无变通的都讲给小学生。毫无疑问,即使是小学生的习作,也离不开一定的章法。但这些章法应该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且非系统的。小学生习作需掌握的章法,大体有三条:一是顺序,即比较有条理,言之有序;二是内容比较具体,言之有物;三是遣词造句比较正确、比较通顺,文以字顺。假如在阅读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明白作者是怎样将内容写具体的、是怎样正确使用词语的,基本上就可以了。当然在这些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以欣赏审美的角度和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适当地给学生先容一些除上述基本的表达策略之外的写作特点,是允许的,也是可行的。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策略,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条必经之途,也是真正作用上的读写结合。
六年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经历了这样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能力为零的起点上,开始以最简单的方式阅读最简单的言语,到能够读懂形式多样、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并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学生经历了以朗读练习为主的低年级阶段,进入到初步形成默读能力的中年级阶段,再进入到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高年级阶段;经历了低年级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练习,到感受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的中年级阶段,再到感受言语的表达效果的高年级阶段;经历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思想感情的练习到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策略的练习;经历了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阶段……总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3.习作教学的特点及其各年段之间的联系

谈到小学习作教学的特点,首先要正确熟悉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性质大体上有以下一些:一是它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它有很强的实践性。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地练习,写的能力自然必须经过写的实践的练习才能形成。三是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如以低年级的写话练习到中年级把一个意思写清楚、写具体的练习再到高年级写成篇作文的练习。四是它的综合性。作文体现着一个学生的熟悉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习作教学必然也就是熟悉能力与运用语言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的练习。五是它的基础性。小学生的习作以内容和形式上来讲应该是最简单的。内容简单是说要求学生写的内容必须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用他们现有的熟悉水平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熟悉;形式简单是说以练习写句子开始,逐步做到用词比较正确、造句比较通顺,到能把一个意思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再到能分段写成篇的作文。文体以记叙文为主,练习写常用的运用文。记叙文与其他文体相比,如小说、散文、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等应该轻易学写一些,易于把握,初学的起点也显得更低。起点是文以字顺、具体清楚,仅此而已。小学生的记叙文不要求有什么新奇的立意,不要求语言生动,不要求议论、说明和抒怀,也不讲究什么开头和结尾。表达策略、写作技能可以简单地讲一点,但是不讲什么表达技艺教学论文。
小学习作练习始于低年级的写话练习,严格说起来写话练习还算不上正式的作文练习。话是句子的俗称。文章的最大单位是篇,其次为段,再其次为句子。由此观之,练习写话不过是为写作文作准备罢了。低年级进行写话的练习是适宜的。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运用书面语言首先要熟悉和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要有一定词语的积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未几,书面语言积累很少,加之于其他因素,能够写出较为通顺的句子已经很不轻易了。心理学以为,人对言语的理解先于言语的产生。就是说人对言语的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言语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用言语进行表达。简单的理解、微薄的积累,只能进行低级的表达。人产生言语的能力永远低于和滞后接受言语的能力,这是一条公认的普遍性的原则。假如在低年级提出不切实际的习作要求,显然是对这条原则的违背。
小学生的作文练习始于中年级。这是由于中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数量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无论以接受言语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以接受言语的能力上,都大大地超过了低年级;其言语的产生的能力亦不可与低年级同日而语,因此在中年级正式进行习作练习是适时的。农村种地讲究农时,早了晚了都不行,这是人对大自然规律的一种遵循,固然现在有了反季节和转基因,但依时令而兴农事,基本上还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教学也是如此,它必须依照人的身心进展规律,适时兴教。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不足上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但总的感觉比较虚、比较空。中年级的学生究竟在写作能力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课标说得含糊其辞,令人摸不着头脑。过去一直说中年级以写段的练习为主。这种说法倒是很明确,但始终未对段的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一段话也完全可以独立成篇,段的练习的说法有着不能自圆其说的破绽。故不如说把一段话说成一个意思,说成一个句群。这里的“一个意思”有以下几个意思:一是仅一个意思,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二是小意思,即是小学生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意思不厌其“小”,不厌其简单,不厌其幼稚。三是这个意思,源于小学生生活的见闻,是小学生对生活的熟悉、对生活的感受,教学中不要将其大而化之,说而教之,贪大求新。低年级要求把句子写得比较通顺,中年级则要求把一个意思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这里的“比较清楚、比较具体”,是说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个意思写得比较有条理、比较具体,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句与句要连得起来,句与句的排列组合顺序基本清楚,不讲空话,不讲空话。小学生起始的作文练习,要求所写的内容是最简单的,要求的表达形式,也应该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过去说用段的形式不科学,可不可以说句群呢?实在,中年级开始的习作要求说白了,就是在低年级写一两句话的基础上,再多写几句,使这几句话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当然这几句话表达的意思要比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复杂一些、丰富一些,并在学写一重句群的基础上,再学写二重、三重、多重的句群。课程标准说“不拘形式”不是不要形式,不是不讲形式。不讲形式哪来的内容,只是不要由于形式的理由限制了内容的表达。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