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个别化关照”思索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4219 浏览:114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很好地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心理,师生互动更频繁,学生介入更广泛。本文我将结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对小班化教学中“个别化关照”的思索。

一、深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个别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推动教学论文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进展个性,对学生“个别化关照”的条件和基础是教师对学生个性进展特点的全面、深入了解。了解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特点、兴趣和爱好、家庭情况、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学论文。以某种角度上说,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细致,所取得的成效也越明显。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但是他们求知强烈、自尊心强、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等心理特点则属于他们的共同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小心翼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活动。

二、鼓励思索,“成功以举手开始”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应当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交流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实中,我们教师总喜欢提问举手的学生回答不足,一节课下来,往往只有几名学生反复回答,而其他学生只是坐听答案,缺乏主动思索的积极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变成少数几个人的“专利”。
小班化的实行,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举手是动脑筋的标志,也是积极介入课堂的标志,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说:“成功以举手开始。”并要求所有同学在每次课上至少举手两次。同时对于举手的同学,不论回答的怎么样,都不能讽刺、批评,而换之以鼓励欣赏,慢慢的,学生就增强了举手回答不足的信心,养成了积极思索的习惯。

三、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满足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对策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进展和提高。这实际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对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及其背诵是教学的重点,经过初中一段时间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出现明显差别。那些记忆力好,善于积累的学生在后面的文言文学习中轻而易举;而那些记忆力不佳,对语言的理解又差的学生明显吃力很多。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假如还用一把尺子衡量,显然分歧适。因此我采用了灵活的分层形式进行教学,在翻译文言句时,对于那些不会组织文意的学生,分别起来翻译,直到弄清为止,而对那些早已理解的学生则给他们提出更高一层要求,要求根据这样的翻译背诵该文言句,等到那一部分学生会翻译再来检测这一批学生的背诵情况,这样一来,一堂课下来,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课后不需花更多时间背诵,而另一批弄懂了翻译的学生回家背诵自然也轻易很多。

四、小组合作,提高小班化教学实效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所以分组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首先要科学、公道地分组,让组员各司其职。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提出具有探讨性、挑战性并能激发学生探讨的不足,这时靠个人的气力难以解决,老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利用集体的聪明。例如,教学《曹刿论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不足:“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庄公作为‘肉食者’,你以为他到底是‘鄙’还是‘不鄙’?联系全文,请说出理由。”这样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探讨,很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应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比如讨论时首先让组内的“弱小者”发言,同时善于运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还要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上风,只要坚持下来,他们介入到小组学习中的兴趣定会大大加强。
“教者专心,学者得益。”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论文教学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情感得以体验,生命得以进展,让“个别化关照”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